第167章 (五十六)初战土星星域3(2 / 3)

鏖战太阳系 远眺苍穹 5490 字 2017-10-02

力舰队开战时排好的整齐进攻阵容一阵混乱,舰阵中央的空间成为了一个损失惨重的死亡空间。就在这危急时刻,第一主力舰队发射的第一波次九百多枚极速导弹风驰电掣,已经飞到自己攻击路线的中途、距离敌军突击舰阵大约五百多万公里。这些导弹的飞行速度不仅远超地球载人战舰,也要比冲在最前面的无人歼击飞艇突击集群快得多。九百多枚极速高爆导弹很快就超越了冲锋陷阵的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突击集群,冲在了攻击敌军舰阵的最前列。

面对高速逼近的地球导弹集群攻击的威胁,鲁督高级军令长不得不改变了优先打击的目标。他指挥着一百八、九十艘大大小小的克里奥星军战舰,把刚才全力攻击地球载人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的密集火力,开始转向了拦截高速逼近的地球太空导弹攻击集群。阵容整齐的克里奥星军舰阵一面不慌不忙地向后方空间有序后撤,一面对逐渐接近的导弹攻击集群进行了十分密集精准的拦截射击。

地球第一主力舰队这时又发动了发动了第二波导弹集群饱和攻击。为了保持载弹量不多的重型无人歼击飞艇的持续攻击能力,第一主力舰队司令官洛克伍德上将没有命令重型********发射太空导弹,只是命令各艘载人战舰再次把全部准备就绪的导弹一起发射出去。这样继第一波导弹攻击发射了九百多枚太空导弹之后,又有将近一千六百枚预先锁定目标的超智能极速高爆导弹射向敌军舰阵。两次导弹超饱和攻击都采用了集群攻击的战术,由十余枚导弹自动结成一队,集中瞄准攻击一艘克里奥星军战舰。

这些墨绿色的导弹在黑暗无光的太空中倏然掠过。它们在尾部的超小型核动力反应堆输出的强劲能量的推进下,以高达百分之一点零八光速的惊人速度直扑自己确定的目标。

这两个波次发射的二千余枚超智能导弹,在高速飞行中不仅能自主探测攻击目标信息、自主随机调整飞行线路。得益于“群控制技术”的高度发达,各枚导弹还能自主实现与友邻导弹战场信息交流共享。十几枚导弹自主组成对同一个目标的攻击小队,能够实现十几枚导弹同时从不同方向对同一目标实施饱和攻击,确保一次性摧毁敌方目标。

地球太空战舰装备的超智能极速高爆导弹与两百多年前的传统导弹相比,无论是形体结构、还是内部系统、或是导弹性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速度和射程,如今的太空导弹全部采用了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作为动力装置,因此获得了极其强劲、长期可靠的极速飞行动力。

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采用了垂直延长组合的设计思路,已经大大地缩小了自身的体积,但安装在原来细长的导弹尾部,还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太空导弹的形状。目前的太空导弹是一个前尖后粗的圆锥体。导弹长度与老一代的导弹大致相当,但底面直径却增加了许多,使导弹发射窗口的面积扩大了若干倍。

因此即便是大型太空战舰内部容积十分宽大,一般也只能装备六至八个导弹发射窗口,携带不超过三十二枚太空导弹;中型太空战舰只有四个导弹发射窗口,配备着十六枚太空导弹;而体积和内部容积更小的重型无人驾驶歼击飞艇,则只能配备一到两个导弹发射窗口,携带四至八枚太空导弹。

这次出征之前,联合舰队的全部载人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都按照最高标准,满载了超智能极速高爆导弹、以及被称为“太空星雷”的太空巡航导弹等各类武器。所有的地球作战舰艇都同时进入实弹齐装满载状态,这恐怕是史无前例的,为地球太空舰队建立以来所罕见。在以往进行高强度训练、或者执行常规巡航任务时,为了保护昂贵的各类太空导弹免受损伤,同时也是出于节省经费的考虑,地球载人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一般只携带着装备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实弹,其余都是成本相对低廉的训练弹。

为了及时补充参战舰艇所消耗的各类武器装备,在联合舰队庞大舰阵后方大约一亿公里的太空中,还不远不近地尾随着一支拥有三百多艘太空运输舰的补给船队。除了几十艘担任护卫任务的地球战舰之外,其余所有的大型和中型太空运输舰都是满载状态。每一艘军用运输舰各个宽敞的货舱中,都装满了各类太空导弹、超高动能射击炮崭新的炮管、以及联合舰队交战中各种消耗量很大的军用物资装备。如果前线的载人战舰或者重型无人歼击飞艇急需补给,那这些数量众多的军用运输舰就会立刻前出,飞近各艘战斗舰艇,迅速实施战地紧急补给行动。

在超大规模的高烈度太空战役中,各类武器装备的损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能够连续急速发射的各类太空导弹,甚至有可能出现战斗刚刚进行至中途、舰艇携带的太空导弹已经全部发射完毕的危险现象。这也是因为超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体积再也无法缩小,导致现在太空导弹的体积也很庞大,地球战舰和重型无人歼击飞艇因而不能携带更多的太空导弹。现在太空导弹集群攻击几乎一击必中的强大威力,又使地球军方难以舍弃这种攻击性能非常优异的传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