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还准备拿出纸笔,将他以书面的形式下发。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无不面色尴尬,最后还是在众人当中威望颇高的阿基米德,以及在苏宁这辈人心目当中被奉为科幻巨匠的阿西莫夫,一直站出来劝说苏宁,不过他们的理由,苏宁连听都没听,直到两人实在没有办法将无奈的目光看向了苏宁最近颇为信任的,章楶章质夫。
浦城章家的子弟,可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色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一群有个性,也有骨气的家伙。如果按照古希腊人的标准,这群人应该属于古典版本的犬儒,这里请注意,古典版本的犬儒,并不和现代意义上的犬儒相同,现代意义上的犬儒是一群没有经历过太多社会,却把社会想象的极其黑暗的伪愤青,他们经常会呵斥社会的流俗和弊病,慨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但他们并不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案,而且很多观点比较片面,且并不建立在任何实证甚至经验的基础之上。
而古典版本的犬儒,都是一群行事乖张,但却十分值得信任的家伙,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侧目,甚至非议,但他们的原则与骨头,善良与秉性,都能达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极端,这种人往往被称作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然而,他们总是用自己骨感的灵魂,将那些凶残的执政者咯出毛病来!
所以即便他在被召唤出来之后,就知道这两个人在召唤者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当然是他还是不准备给他们这个面子。
不过他的这个举动,却引起了一个前辈的不满,这位仁兄就是安定先生胡瑗。
他自从被召唤以来,就十分注意与各方的人物打好交道,如今见到自己的后背,与两位重量级的人物闹出不愉快,自然心中十分着急,不过,他的解决方案可不是硬逼着自己的后背低头,而是亲自出手解决掉两位重量级人物所担忧的事情,只见这位仁兄向前迈出一步,然后对苏宁恭敬的说道:“启禀主公,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时的苏宁还在郁闷的气头上,听到他的这句问话,其实非常想说出一句,给老子憋回去!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把这句脏话说出口,而是非常绅士的对这位仁兄说道,不妨请讲。
安定先生胡瑗自然愿意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开口问道:“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宫,会以谁为他的军事长官呢?而这个军事长官,又该领受怎样的职务呢?”
苏宁听到这个问题,不禁皱起了眉毛。军事长官的人选问题,其实并不值得他担忧,虽然他手下的将领,此时远远比不上曹操赤壁之前的数量,但只要他有召唤系统在,良将千员的壮观场景,早晚会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土地上。到时候他应该担心的,不是没有足够的将领可用,而是没有足够的职位给他们。
反而是这个军事指挥官的职务名称,比较让苏宁在意。按照辽朝的规定,斡鲁朵军事指挥官应该被称之为钤辖,但这个名字在表层意思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什么人才有资格在长城的领地上提起管辖的辖字,那当然是朝廷的人,然而他苏宁任命的宫分军首领,是朝廷的人吗?如果是的话,那苏宁还搞出这一套做什么?
这样说来,送点就需要为宫分军的首领们换一个名字了,可是用什么名字好呢?他不禁又讲自己询问的目光,看一下安定先生胡瑗。
胡瑗的反应非常之快,只听他说道:“这样的职位,权力如此重要,足够节制一路兵马,而且听主公的意思,还有军政知识都要管理,这让我想起了节度使一职。”
节度二字,虽然也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但这个使字,便能够解释得非常清楚,你是谁派出的使臣?是朝廷的吗,不,是苏宁的。
既然是苏宁派出来的,那么这个节度使管理的当然也就是他的私人部曲,按照大汉朝廷当时现行的规矩,这种事情朝廷是懒得管的。
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下来,每一个宫的宫分军,都会有他们对应的节度使来执掌,不过,宫这个字,往往意味着皇帝的后-宫,而后-宫与节度使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一种要颠覆皇朝,或者是皇权衰微,让节度使捡了便宜的感觉。
话说,节度使这三个字,实在是容易让人产生不太好的联想,毕竟唐末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战乱连年,都是那句被称之为节度使的人制造出来的祸乱,这帮人严重耽误了中华历史的演进进程,属于那种令当时之人畏惧,却令后世之人憎恨的历史罪人。
这样的人,的确不能经常和皇帝宠爱的后-宫佳丽们联系到一起。反正苏宁不想让自己的后花园出现什么问题。可他难道要拒绝安定先生胡瑗的这个建议吗?
于是,他又一次将询问和试探的目光,看向了站在对面的安定先生胡瑗,这一次,那位自从被他召唤以来,就不曾表现出什么过人才能的北宋儒生,竟然鬼使神差一般的明白了苏宁的意思,只听他缓缓的开口说道:“主公啊,其实我还有一个建议,既然把他们的职务定为节度使,那么为了增加他们的威严,我建议不要用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