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名单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的,但苏宁的脑子里,可是装着全球教育史。
拿起教育是这串糖葫芦,就不能忽略孔子,哪怕在时间范围内也是如此。但苏宁可不准备召唤他,若是有一天需要一个武将或者大力士,这厮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孟子、荀子,以及同时代西方的几位先哲,来了也只能拖后腿,索性就从秦汉时代开始找。如此,王充就是个不能绕过的人物。
不同于争辩“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孟子荀子,这厮直接掀桌子,声言人的品德学识“在化不在性”,主张重视后天教育。并认为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同时,师德的建设也很重要,所谓“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比起三国时代,只知道要求言行符合“礼”的郑玄,要更具积极意义。
王充并不是个声名远播的人,他的相关题目只有五道。苏宁轻松搞定。
稍后,主张激发儿童兴趣,反对体罚学生的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实行寄宿制、“分斋法”的北宋教育家胡瑗;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京师大学堂的晚清学务大臣,胡瑗分科教学的近代实践者孙家鼐;将竞技游戏推广到学校之中,并造成深远影响的英国体育教育家阿诺德,在苏宁的召唤之下,接连踏上了东汉末年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