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相对默默无闻的清风桥在二十余年前就奇妙的被世人所熟知,名气远扬天下。
这故事得从二十余年前汉军破城开始说起,那年大将军萧堰兵率兵攻破韩国都城洛阳,韩王战死城墙,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随王上赴死着数不胜数。就在这洛阳城北街有一女子王氏,见国破君亡,订下亲事的未来夫君也战死城墙,遂而在汉军入城时跳下清风桥,临死前在桥上以血留下一句不算诗的诗。‘萧氏陆沉河吞悲血泪,清风桥上野鬼慰忠魂!’。
字字血红,字字如刀,没有人去想这算不算诗,也没有人去纠结压不押韵和通不通顺。当你大将军萧堰兵命人打捞烈女王氏尸体无果,便令人将这两句诗刻上石碑立在清风桥下。
久而久之这清风桥竟因为这烈女王氏而声名远扬,原本不算热闹的此处也变得沾染上洛阳城的繁华,两侧的店铺数不胜数,酒馆、客栈、酒楼争相斗艳,文人墨客每日不绝,江湖侠客慕名而来。
这刘半仙就靠着在清风桥下摆摊为生,是这群算命先生中的一员,算命测字这事大多数都是两分真八分假,真真假假互相缠绕,配上伶牙俐齿,只需从客人口中问出些许东西,便能说的天花乱坠,即便你明知道有点假可心中还是信了几分,本身这些客人也多数图一个心安理得罢了。
刘半仙其貌不扬留着稀疏的胡须,的确如那名食客所说约莫不到五十岁,中等个子身材消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一身稍旧的书生衫哪里像什么风度翩翩的老先生,倒更像以算命测字为生的落魄老书生,不同于其他一些算命先生聚在一起,刘半仙偏偏远离众人就在桥下一颗古树下。
蓝茗甚至有些奇人异士深藏不露,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自己也不敢轻视这刘半仙,而其他算命先生对刘半仙颇有畏惧感更让蓝茗认为这是一个高人,蓝茗客客气气的行了一个晚辈之礼,遂而道:“在下蓝茗,想向先生测三个字。”
刘半仙张开微阖的双眼笑了笑,指着算命幡上的几个字笑而不语。只见幡上写着八个大字,‘不动不占,一卦一金’。
“先生,此叶当有三金罢?”蓝茗掏出之前那枚金叶子。
“也许有三金罢!”刘半仙瞬间喜笑颜开丝毫没有之前保持的高人风范。
只见其以极快手法的从蓝茗手中摘走这枚金叶子,手法快的蓝茗竟没有反应过来,蓝茗不由得惊呼道:“咦?先生好快的手法。”
刘半仙笑呵呵的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这短短时间便已经变化三种表情,“呵呵,年纪大喽!说罢年轻人你要测哪三个字?”
蓝茗在纸上写了一个紫字,笔划凌厉颇有剑势融入其中。
只见刘半仙驾轻就熟的侃侃而谈,“紫多指颜色,或与帝王和道门有关的事物,是道门和朝廷上的贵人们所崇尚的色彩之一,因而常在皇家的宫室、服饰和道门的前冠、用物等,冠之以紫,如紫衣,紫诰,紫气,紫绶,紫冠等等,可解为高贵之意。”
“请客人写第二个字吧。”刘半仙的确并非那种夸夸其谈的骗子,言谈举止颇有学问,最让蓝茗打消怀疑的还是这刘半仙脸上的自信,那种气质不是可以装出来的,就像一名苦学招数没有什么江湖经验的剑客,和一名吃江湖饭的流浪剑客,两者之间的气质信心完全不同,可谓是天差地别。
“云字?”蓝茗写下第二个云字,刘半仙却眉头微微一皱,尽管稍纵即逝还是让蓝茗注意到了,蓝茗见状不由得如释重负,看来这刘半仙定然知晓这紫云巷。
“云字!”
“传说上古时期,天上仙人腾云而来御风而去,云乃天上之物,可视、可闻、可知,但不可触!古书有云‘羣仙缥眇,餐玉清涯’。解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可好?”
“先生所解甚妙,请先生解这第三字。”
只见这刘半仙脸色微变陷入了沉默,蓝茗也不叨扰只是静静等待,好在不过数息功夫刘半仙便开口道:“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
蓝茗此时已经可以断定这刘半仙定然知道紫云巷,不由得笑问,“先生只解半字?莫非只收我半金?”
刘半仙脸色变化极快似乎在下什么决心,咬着后槽牙的道:“黄昏时分,这里会有一名白袍老剑客,他知道紫云巷。”
说完这句话刘半仙便闭上双眼不再说话,这一次并非之前的轻轻阖上双眼。
蓝茗得到想要的结果倒也不做纠缠,此时正是午时,行人熙来攘往这清风桥两侧甚是热闹,蓝茗信步而行,忽然间闻到一股香气,轻轻嗅到似乎是鱼香味,正好早上也没吃什么食物,腹中甚是饥饿,当下便不再犹豫循着香气而行,约莫行了不到百余步,只见一座稍小的酒楼矗立在一众店铺商铺只见,颇不显眼,酒楼外的招牌上写着‘鱼绝楼’三个大字。招牌年深月久有些陈旧,便是装修也显得不起眼,只剩下招牌上的三个金字却闪烁发光。
“这若是不仔细一些当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