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心魔(3 / 3)

都是因为心灵的迷惑所致,所以,又称“烦恼”为“惑”,其中“贪、嗔、痴、慢、疑”五大烦恼属于“思惑”,也叫“修惑”,必须通过人的修行才能断除。

在这五个烦恼中,“贪、嗔、痴”是最为根本的,称为“三毒”,他是人生痛苦的根本。贪,就是自己喜欢的,希望它越多越好,永远不失去;嗔,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便拒绝,反对,如果有人做了自己不喜欢的,就生气发火;痴,就是不了解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从而想去抓住自己贪爱的,想去抗拒自己所不想要的,而宇宙万物根本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在一定条件下消失,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抓得住的东西。由于这种愚痴,才产生了贪爱与嗔恨,结果作茧自缚,自寻烦恼。

佛教教育人要有智慧,要有定力,必须从防范过失开始,所以,“戒”是培养定力和开发智慧的基础。

现在张俊义所经历的这一历程就有点像是佛家当中的七戒一般,执念一般是指对错误和虚假的东西的执着和坚持,比如贪嗔痴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因为这些都是虚假的,是让人堕落轮回的,所以才说是执念。

所以说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

什么时候张俊义真的能够理解了,他就能够彻底的放下了。

当然走出这个循环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当中的日积月累,水磨墨。

人生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