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不隐私,光明磊落,以各自真善美的形态或者色彩展现出开放的性格形象,故咏之。”
绽露娇容笑破天,挣脱羞膜山水宽。蓄芳结子谁传情,赠美送香到人间。
东方梦春请学姐背诵咏花的古代诗词,西门幻金高声念道:“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开花落终有时,总赖东君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落花开自有时,蓄芳待来年”;“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些诗词里的花,给读者许多深刻的印象。在赞美者眼中,花是金蕊琼萼。
东说:中国古诗“金水榜单”评刘希夷获得唐朝“诗花”名号。
入榜诗篇是《代悲白头翁》,选读刘希夷诗篇《江南曲八首》。
今日寓美于乐,请郎景川从刘希夷二首诗歌里挑选一首,主讲诗歌里的故事。郎景川邀请西门幻金做助手,周鲁生做帮手,大家伸手同拍击——“嘢”!
东方梦春问:为何三人成众?郎景川答:学姐有童子功,学兄有文述功。
郎谈“诗花”趣论:
自古以来,咏花诗词千让万,痴情花语诗家恋;春花秋月年年有,歌星花心两相连。又有《花花歌》:
花落来年又开花,花韵依旧蝶恋花。爱花鲜艳又怜花,化作惜花更护花。
花是美的化身,为天地灵秀之所钟。赏花可获美感,特别在悦其姿色而知其韵味,便生发真善美情趣。故古人发现:兰挺幽芳,莲举纯洁,菊傲严霜,梅标清骨,牡丹国色天香------花语人间: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花语蕴藏寓意或象征,有的表示大吉大利、长命百岁,或福寿吉庆,有的表示忧愁、思念,或爱恋、怀念之情,有的表示纯洁、清秀,或谦逊质朴、无私奉献。
花,原本是众多植物的****,以美色香气闻世,象征开放。它们有的展示含蓄,有的结子成果。争妍斗艳,百花齐放;梅兰荷菊,领季风骚,牡丹富贵,欲当花王。花前月下是古代诗歌一道永恒的主题。咏花的古诗,已汇成花的海洋。在众花玉容笑貌前,谁人咏花惊闻诗坛,流芳千古?以此值得举榜“诗花”。
周述:我国东汉时期有个诗人叫宋子侯,作有乐府诗《董娇娆》,也叫《董娇饶》。其诗以花拟人,假设桃李与采桑女的问答对话,慨叹自己盛年一去,即遭抛弃的命运。
这插曲歌词由西门幻金背诵,周鲁生讲述故事情节。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东汉洛阳城里有一位歌姬,名叫董娇娆。她的美貌和扮相犹如她的名字一样,而且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名士宋子侯与她约会,听其讲解“花”的故事,之后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诗题就用董娇娆的名义,为了传唱而采用乐府体裁。
董娇娆抱琴演说,在美妙的音乐伴随中,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
在洛阳城东面有一条小路,路的两旁生长着桃树和李树。正值春天时节,桃花和李花相对盛开,红白相映,非常艳丽。它们的树叶生长得很稠密,小路两边的树叶相交拥抱在一起,表现出青春力很强盛。当春风自东北方向吹过来的时候,花叶也随风飘扬,越发显现桃李得意的魅力。
这时从远处来了一位不知是谁家的女子,提着竹笼在采摘桑叶。只见采桑女来到桃李树旁,用她纤纤的细手折着桃李的枝叶,致使树上的花朵也随之飘落下来。采桑女为何折损桃李树呢?路人见状感到莫名其妙。桃李树委托董娇娆做代言人,弄明白这是为什么。董娇娆道:“请允许我向美丽的女子问一声,为何要损伤这些花叶呢?”那位美丽的女子告诉说,“即使不损伤它们,到了秋高转冷的八九月,白露变成寒霜,在天气寒冷的日子里,这些花叶也自然会飘落呀。”“哎!这些可怜的花叶,整年遇有风刀霜剑的相逼,它们的馨香怎能久留呢!”“这些香花绿叶,秋时零落,来年春天再吐芬芳,始终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我们这些美丽的女子却不如这些花叶,当自己盛年过去就会变得色衰爱驰,被无情的男子相忘,遭遇被抛弃的下场。”
突然,音乐声中断了。董娇娆告白:我想弹奏完这首歌曲,但是,此曲实在是太痛断人肠啦!我的同情心阵阵发作,怎能继续呢?相公,还是离开此处此事回归吧。换个环境,饮酌美酒,登上厅堂,暂时忘却这样的愁绪吧!
东方梦春旁听之后,自问:这好似白居易的琵琶行遗音?
郎景川道:这是汉朝的故事,比白居易的中唐至少还早五百年啦!初唐时期的刘希夷觉得宋子侯的乐府诗《董娇娆》,让读者产生惜花情感,还没有比东海深,结合自己的深刻体会,决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