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初唐诗林木芙蓉浅议张鷟(上)(2 / 3)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4270 字 2017-07-29

法描写木芙蓉的情态和气度。

其他歌咏木芙蓉的唐诗也不乏情趣,下载在下。

韩愈《木芙蓉》:“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霍总《木芙蓉》:“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余。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孤秀曾无偶,当门幸不锄。谁能政摇落,繁彩照阶除。”

刘兼《木芙蓉》:“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崔橹《山路木芙蓉》:“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四维交流后,认为唐朝有一位文学家张鷟,他的作品隐藏的着不少诗歌,好似木芙蓉呈现的三色花。植物木芙蓉花色是转换变化的,而他的诗歌含有景色、情色、性色,用文学语言来讲,就是景语、情语、性语。

张鷟是善写景语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是《魔仙窟》,该小说特色之一,就是大量运用诗歌语言。

善写景语的张鷟,撰写了《朝野佥载》,这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隋唐两代朝野遗闻。书内有句:“赵州石桥甚工,磨砻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它引出读者议论的一桩文案:归纳成“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到底是“初月出云”,还是“初日出云”,哪个景语最形似?选择谁比喻石拱桥更加贴切?

这是一道判断选择题,不是贾岛的“推敲”诗句,四位文客只得划分两派,通过抽签划定,东方梦春和周鲁生代表“阴方”,拥护“初月出云”景语;西门幻金和郎景川代表“阳方”,拥护“初日出云”景语。古人云:日月双璧,日——太阳也;月——太阴也。

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美的亮丽作品,而历经战火和地震保留下来的赵州桥,大家请双方看图遣词。

形象逼真地写出赵州石拱桥美丽的弧度的景语,解析开始,先由“阳方”发言,然后再由“阴方”发言。

“阳方”发言:

从观众赏识天文角度看,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是日而不是月,无论是从海上看日出,还是从黄山泰山云海看日出,认为“初日出云”实际是地平线切去大约半个太阳,而露出的大约半个太阳,正与赵州桥的形象相似。而初月则是斜挂在中天,地平线也无法对其切割。人们观景,自然想起“初升之日”意境,而“初日出云”为读者带来更美妙的遐想。

让一步讲,就算是“半个月亮爬上来”,上弦月的景观似“C”,下弦月的景观像“D”,其圆弧是从高低上下切线的,相比之下,“半个太阳爬上来”,其圆弧是从水平左右切线的,而石拱桥的圆弧是从水平切线的。

关于月相景观,西门幻金用童子功背诵唐朝缪氏子《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诗中的“弦”月和“蛾眉”月就是“初月”。

郎景川告诉有一首《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歌词时间是按阴历计算的,在朔和上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间的“月牙”称之为残月。《月相变化歌》里没有“半轮圆月面朝下”,由此可知,没有初月横卧景象。

“阳方”告诉:通过“月相”和“初日”景象的比较,所以认定“初日出云”景语比喻石拱桥更加贴切。

这回轮到“阴方”发言:

从读者和作者赏识文学艺术角度讲,艺术的真善美益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无论是“初日出云”,还是“初月出云”,都涉及到“云”。换个角度说,景语有“乌云遮日”和“彩云追月”。当彩云追月成功后,最精彩的景语出台了,那就是“初月出云”啦!此时,躲在云彩里的月亮缓慢地露脸亮相,起初是月牙状,又扩大为玄月,直到半月、全轮月相。在这种动态月色种,诗人捕捉到像赵州石拱桥美丽的弧度的景观意象,用“初月出云”概括出它的意境,表现出艺术的魅力。

“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到底是“初月出云”,还是“初日出云”,哪个景语最形似?通过彩云追月的铺垫,引发“初月出云”的景观,读者必然认定“初月出云”比“初日出云”,更加形似石拱桥美丽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