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拜师(2 / 2)

大帝时代 拾一 2582 字 2017-05-16

否认这个束脩礼。

“学生赵雍,拜见老师!”

拜师礼上,赵雍礼数很足,俯首跪拜。

“好!”

赵秀才端坐上位,笑容满面:“你记住了,为师名为赵一清,字中弘,曾得县试十七名,府试四十八名,最后院试无榜,无缘乡试,日后你当以为师为鉴,读书须有恒心,万万不可半途而废!”

这时候赵雍才知道赵秀才的本命叫做赵一清。

其实赵秀才才不到五十岁,如果去考,就算现在都还是有机会考院试,博得一个真正的秀才功名,然后去考乡试。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年院试落榜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继续考试,反而返回莲花村,做了一个地主大户。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赵雍毕恭毕敬的道。

“恭喜秀才,多一个如此良才为徒!”

七叔公也来了,他看着这师徒,笑眯眯的说道。

“七叔公,我乃是赵氏儿郎,虽没有能为赵氏发扬光大,但是为赵氏培育良才,乃是我辈之责!”赵秀才对七叔公很是敬重,拱手说道。

“很好,你说的很好,不枉费我当年拼了老命从刑场上把你救回来!”

七叔公道:“雍哥儿,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秀才,他当年若非在考场出了点意外,早就过了院试,乡试也不在话下,金榜题名也是有可能的,甚至会打破我赵氏五十年来无人入仕厄运,他当你的老师,为你启蒙教学,卓卓有余!”

“小子谨记七叔公的嘱咐!”赵雍目光微亮,七叔公在提醒他,万万不可应为赵秀才连秀才功名都没有就小看了他。

这说明赵秀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这还说明的赵秀才是一个不能用功名来衡量的读书人。

他忽然对自己的这个老师有了期待。

现在的他,就急需一个老师来教他,不需要教他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他熟悉八股文,熟悉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要略,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