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如水,端坐在高位上的智弦不动声色,静静的看着雪绒。雪绒低着头,跪拜在地上,一动不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竞争,就有高低,或者说阶级。雪绒的话提醒了智弦,他目前确实只要刘铉他们几个人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次元空间,但是将来呢?而且,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刘铉他们竟然已经身居高位,如今把他们派到次元空间,因为只有他们几个人,也就等于把他们贬到了最底层。加上其它的情况,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或许雪绒说的主意不错。
“这样,你去给我挑选三百个可靠的人。”
“诺!”雪绒松了口气,心中大喜,这是被智弦委以重任了。
雪绒离开之后,在众人眼中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不再好好做事,整天东奔西跑,和不少人接触,行迹可以。
话说刘备在荆州整顿军马,听说孙权合淝兵败,已回南徐,与诸葛亮商议。诸葛亮道:“我夜观星象,见西北有星坠地,必应折一皇族。”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忽然有军士来报公子刘琦病亡。刘备听闻,痛哭不已。
诸葛亮劝道:“生死天定,主公勿忧,恐伤贵体。且理大事:应该马上派人去接手刘琦守御的城池,并料理葬事。”
刘备问道:“谁可去?”
诸葛亮道:“非云长不可。”
于是刘备便派关羽前去襄阳接手防务。
关羽去后,刘备忧心忡忡的对诸葛亮道:“今日刘琦已死,东吴必来讨荆州,如何对答?”
诸葛亮道:“若有人来,我自有言对答。”
过了半月,军士来报东吴鲁肃特来吊丧。诸葛亮和刘备出城迎接,接到公廨。
鲁肃道:“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我前来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
刘备、诸葛亮起身称谢,收了礼物,备下酒宴款待鲁肃。
酒过三巡,鲁肃道:“之前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
刘备讪笑道:“公且饮酒,有一个商议。”
鲁肃勉强饮数杯酒,又开口相问。刘备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诸葛亮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况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顺?”
“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倒无份,你主姓孙反要强争?且赤壁之战,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江南一破,休说二乔置于铜雀宫,虽公等家小,亦不能保。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不待细说。何公不察之甚也!”
诸葛亮一席话,说得鲁子敬缄口无言,半晌才说道:“诸葛亮之言,怕不有理,怎奈鲁肃身上甚是不便。”
诸葛亮问道:“有何不便处?”
鲁肃道:“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我引你渡江,见我主公,后来周公瑾要兴兵取荆州,又是我挡住,至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我担承。今却返回不应前言,教我如何回覆?我主与周公瑾必然见罪。我死了倒是没什么,只恐惹恼东吴,兴动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耻笑耳。”
诸葛亮道:“曹操统百万之众,动以天子为名,我亦不以为意,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不是担心先生面上不好看,我劝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这么说怎么样?”
鲁肃道:“你待夺得何处,还我荆州?”诸葛亮曰:“中原刘智弦和曹孟德相争,暂时不可图,西川刘璋闇弱,我主将图之。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
鲁肃无奈,只得听从。刘备亲笔写成文书一纸,签了字。保人诸葛亮也签了字。
诸葛亮道:“亮是皇叔这里人,难道自家作保?烦子敬先生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
鲁肃道:“我知皇叔乃仁义之人,必不相负。”
鲁肃也签了字,收了文书。宴会之后辞别而回。刘备与诸葛亮,送到船边。
诸葛亮嘱咐道:“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周瑜问道:“子敬讨荆州如何?”
鲁肃羞愧,递上文书:“有文书在此。”
看了文书周瑜大怒,顿足道:“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