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报价,院中顿时发出齐声的欢呼呐喊。
有人跺着脚扶伙伴手臂欢呼,有人急摸着怀中金银计算,有人嘶声呐喊。
若甄俨、王玮所言不差,危险暂时还不知道,行商们先看到其中巨大的利润。
最可恨的是,书籍乃奢侈品,大元给出的价格同样也不便宜,若以最少的十万本钱计算,只能购到五十本书,眼前这么多货物,拥有的钱财却只能买到小部分。
赵原注意到,之前借钱给自己的几个同州行商都在不停将视线瞄过来,想是已懊悔得紧了,他摸摸怀中金子,咬牙俱装看不见。
王玮再道:“书价昂,诸位恐备资有限,故商行亦有惠法。诸位今购之书,只需付半价,余者来岁六月前付清既可!”
半价拿货,另外一半日后再回来给付,还有这样的好事?人群中又是一阵欢呼尖叫。
赵原一怔,方想着人心难测,当防小人不守信不还余款,随即又明白过来,大元果然不轻授一等功民,想必售书半价已经获利,吞没另外半价的行商,自然没资格得授此户籍。
人群欢呼,赵原思量间,甄俨已经步入客厅中,随手在书堆上取下一本,再出门来高举起书。
封面上字大,赵原看得清楚,是《孝经》、《孟子》合集。
甄俨在半空中从右到左随手翻一遍书,足有上百篇纸,上面字迹都小,看不清内容。
翻完,甄俨手捏着末尾封底,再高举着叫:“诸位且看!”
封底很正常,众人都不知道他叫看什么,各疑惑不解时,甄俨再将书面摆平,捏着封底喊:“且看!”
这下人群前排几人都看清,惊讶出声:“咦!”
甄俨将书递给前排的行商,走回客厅再抱出十余本,都发给众人传看,提醒道:“且留意封底!”
待其中一本传到赵原手上时,他伸手先摸封底,比封面纸要厚许多,凑到眼前左右看,却只有最外侧用线订上,上下边沿两侧都留着缝隙,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还有十来张纸。
为何如此装订书籍?书价昂贵,唯恐损坏,赵原也不可能拆开封底看里面内容,虽然有疑惑,不过猜也是毫无头绪,料甄俨、王玮稍后自会解释,他只再随便翻几篇内容,看其中每个字都比小指甲略小些,称不上优美,却全都同样大小整齐,每页两百字左右,并不像手抄的,且加有大元那奇怪的标点符号断句,读几句内容倒都无误。
似乎如印章般,是印字?
非止赵原一个,院中心思通透的,都瞬间就想明白其中关窍,有人忍不住又大懊悔———多简单的法子,自家若早得想出,要得赚多少巨资?又或今日少买些书,趁纸价已大降,离开河南后,立即仿此自印书去发售,能从那些书呆子身上获利多少?只不知雕刻印字到成书要多少时日,经大元国狂售卖这一波之后,书价是否仍高居不下?
之前赵原猜测还不完全,此时此刻,大元一等功民户籍与臆想中的巨额利润才是让人真正挣扎的关键。
又或再问问,是否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待得大元商籍之后,也可以到大元境内来印书?
各种心思中,十多本书很快在人群中传过一遍,最后又全回到甄俨手中时,王玮再添把火:“各书封底所藏之文,乃我大元法制也,士人购后久读,必有察觉,或有告官者,又或今日院中尚有外间细作,此事难不泄露。天下诸侯皆禁传元制,待知此事,或以为罪,又或生捕杀、拘刑售书者之事,故各当小翼!”
听他说完,赵原等才明白之前为什么说有杀身之祸,免不得又各推测此事发生的可能性,衡量利弊。
只是甄府门已闭上,之前已经说得明白,留在院中的众行商再想要离开,都只能先掏十万钱以上买书,至于买多买少,将来发售与否,卖完是否还回来,又或者出境就自请工匠印书,更或者直接告官,都只能是出门后再考虑的事情了。
如赵原般铁心只想着一等功民户籍的,则已开始盘算这次的行商路线要如何才够安全。
事已如此,王玮不顾院中各行商面上颜色,再道:“现可入内挑书,纳钱多者得先入,所纳钱皆不退给,不足倒可再添入。挑毕可请黑铁卫助担至府门外。”
甄俨便拿着纳钱账目,开始一个个念名,赵原已准备入厅挑书,却不料有人扯着他衣袖,瓮声道:“赵君且稍待!”
赵原回首,原来是先前廊下青年身边的丑汉,再看青年已不在廊下,他便带着狐疑止住脚步。
赵原之后,丑汉又请了十来人,大都面熟似曾相识。
让大管家院中稍待,等丑汉请够人后,赵原等随着他一起转过走廊、两道院门,最后进入一间偏厅内。
之前疑是贵人的青年正端坐在主席位上,那美貌妇人跪坐在他身侧,客席上则有甄尧和先前捕人的阴沉青年。
赵原等进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