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神荼印记封印的是何物?”
“是他天生的魔修体质。”太玄平静的语气和神情让陈安然觉得有些害怕。那种平淡的语气就像是在说陈安然今天送的这碗白粥很可口,青菜很爽脆一样。
可是,眼前的这个老人是太玄呀,是南唐正道的领袖,那个叫做“魔”的字眼从他口中说出来为什么会这么平静呢?
太玄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弟子,脸上带着一抹轻松的笑容,“安然,你说什么是魔呢?”
“北燕那些修练魔道的修行者自然就是魔!”一身青衫的男子语气肯定的说道。
“那什么又是魔道呢?”太玄继续问道。
“不遵循天道规律将天地元气纳进丹田,反而将其灌进周身血肉,淬炼身体的修行自然就是魔道。”陈安然的语气依然很肯定。
“所以,正与魔的区别就仅仅只是修行理念的不同而已。”太玄说得很轻,却像是重锤敲打在了陈安然的脑海中。
低头沉默良久之后,青年望着老人继续开口道,“可是将天地元气灌入血肉,这是逆天而行。每年有多少北燕人死在了修行魔道的路上。”
陈安然这番话出自南唐第三代国师口中。这也是在南唐民众中流传最广的“真理”。北燕的那套修行方式是强行将元气灌入血肉,借此淬炼身体,只是天地元气太过狂暴,大多人在将元气灌进血肉之后都会落得个被天地元气撑爆的惨淡下场。故而,南唐人自然而然的觉得这种血腥的修行方式被天地不容,是为魔道。
老人看着陈安然,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缓慢开口,“安然,那你又知道在南唐每年有多少正道修行者死在自相残杀中吗?”
陈安然顿时语塞。
然后老人继续开口道,“所以,正魔之分应该以人心而论,不该以修行方式相区别。”
“那我们一直宣扬正魔之分又是为了什么呢?”
不知何时,太玄的脸上多了一丝冷笑。老人声音低沉的开口“那不过是我们深宫中那位为了统治人心的手段罢了。”
“那小师弟那天生的魔道修行体质是?”
太玄伸手将桌上的碗筷放进食盒,声音平淡,“段胤那孩子身具魔道修行体质,所以他的血肉天生能容纳天地元气,反而丹田极难凝结真气。北燕修行密典中有一种肉身修行大成的高深境界,那就是身体淬炼到尽头,肉身万世不灭。数千年来,北燕之中从未听说有人到过那等境界。不过,段胤那孩子在魔道修行上有着天生的优势,一旦他在魔道修行上得见长生,他的肉身便能称得上是万世不灭了。”
“万世不灭。”陈安然轻声默念,压下心中的震撼,语气尽量平静的开口道,“那应该让小师弟走魔道还是正道呢?”
走魔道还是正道,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魔道上天资妖孽,最后甚至能够肉身不灭,走正道,这条路比其他人难上千万倍。
可是,段胤生在南唐这个与北燕势不两立的国度,身处蜀山这个南唐正道的领袖宗门,他如何能修魔道。
半响后,太玄轻轻叹了口气,慢悠悠开口道,“让他自己选择吧!”
......
......
中午,陈安然来到段胤屋前,轻轻敲开了段胤的房门。这个生性淳朴的小师弟似乎刚刚修行完毕。
手提青伞的青年勉强遮住望向段胤目光中的那一丝极淡的复杂,带着轻松开口道,“还没能修出真气来?”
或许是因为段胤已经听到过太多次类似的询问,所以他的脸上依然平静,只是老实的点了点头。
沉默片刻后,陈安然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轻松的说道,“师弟,或许你并不适合修行蜀山的道门心法。”说到后面,陈安然的声音已经变得很低,如果不仔细去听,甚至无法听清。
但是,段胤听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所以他听清了。然后,这个脸色平静的少年眼眶有了一抹红色。
段胤之前问过自己,他是不是不适合待在蜀山。越是看着自己丹田里毫无动静的真气,段胤就越发肯定内心的想法——他不适合蜀山。
只是,太玄和陈安然一直都对他很好。师兄一直在耐性的带领自己修行,太玄一直在鼓励着自己。所以,他一直在刻意的回避自己心中的想法。
这段时间他的心境一直很平静,他觉得自己总有修炼出真气的那一天。
只是,那个内心深处的念头再如何刻意的回避,再如何刻意的假装忘却,他都实实在在的扎根在那里。
等到有人触动他之后,那个想法就会疯狂的反扑,让后把少年的内心破坏得支离破碎。
陈安然注意到了段胤眼角的泪光,突然想到自己的话在段胤听来或许是另外一层意思。
连忙开口道,“师弟,我的意思是你或许不适合蜀山的道门心法,不是说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