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风从咸池(3 / 3)

乌衣天下 南明鲤火 4659 字 2016-06-28

风,还是东门洞开,还是我行我素。

苻央转了转眼珠道:“其实,道友愿不愿意跟我去北方?堂堂佛道佛图澄也是我大赵的国师,再看看这南方,郭景洪死,葛洪隐居,魏夫人升仙……而你只蜗居在这江州,想必是不被朝廷重用,不如跟我去北方罢,石虎其人虽是杀伐果断,但却知人善任,必不会辜负道友。

戴洋微笑摇了摇头,“生在吴地,死葬吴地,若你有本事就将吴地变成石赵之界,不过,如今我大晋人才济济,恐怕再无这一天了。”

……

……

这边是苻央已到了刘胤府中,而谢安他们还在半途,每到一处码头不停,反而专往山里钻,谢安来之前已做了旅游风景图,将有过各种传说山川河流都标注,除了害温峤死的牛渚矶不去之外。

这一日,他们停在钓矶山,听闻陶侃曾在钓此垂钓,钓到一个梭子,没想半夜,那梭子竟化为龙而去,所以这原本籍籍无名的山就有了“钓矶山”之名。

“梭子是织梭,得到后被陶公挂在山壁上,半夜下雨,那织梭就化作了赤色之龙,飞回了九天。”谢安尽职地坐着向导,见桓温和沈劲听得一脸认真又却将信将疑,又道,“老师说陶公在山石上留下了标记,我们可以找找。”

桓温啧啧道:“真是龙?还是赤龙?若能被我撞到,一定不让它逃。你都有小龙女了,我怎么也得要一匹小龙人啊。”

谢安没忍住笑,“得了吧,若真的有龙,一甩尾巴就把你摔得粉身碎骨了,还想骑龙,白日做梦啊。”

如今正是午后,果然是白日做梦来着。

既然到了此处,几人干脆下船,优哉游哉地踏青间或寻找陶侃留下的痕迹来,一点不在意武昌忐忑期盼他们到来的刘胤诸人。

最后这陶侃留下山石上的痕迹倒是寻到了,桓温嚷嚷着也要钓鱼,竟一夜未眠,掉了一篓子鱼上来,顶着黑眼圈的桓温却一无所获,发誓要将这些鱼全都烤了吃。

但谢安将鱼都给放了,说本来就一路吃鱼,再把这些吃了只怕要吐,而且此地是龙潜之地,说不准这些鱼里就有龙子龙孙也说不准,还是不要得罪。

桓温笑话他,“何时你这么信这些神神叨叨的?说不准是陶公当时眼花,看错了而已,若是有龙就让它来找我呀,哼。”

谢安学着沈劲,正色道:“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