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们所处的年代,遇到天灾可以进口粮食,因为不缺钱,也可以引水注田,非常的方便,那时候只能靠朝廷下拔,国库没粮,就拿钱去购买其他州郡粮草去救济灾区,王莽革了大地主,贵族的利益,老百姓反而更不好活了。
以前做官是举孝廉,考核你的品行,庶族也是有机会做官的,后曹魏搞出个九品中正制,世袭爵位,做官就被士族垄断了,发展到唐朝就提出科举制,虽然都是弊端重重,整体来说是在进步,现代公务员考试,也是科举制的一种延续形式。
徐庶道:“曹操所为,皆仿王莽,若是天下皆定,定会行王莽之事。”
李严叹气道:“如之奈何?”
徐庶道:“平芝可知光武帝刘秀否?”
李严道:“至王莽篡汉,改汉为新朝,王莽称帝,逆行倒施,不过二十载,叛乱四起,百姓水深火热,新朝末年,南阳新野一介布衣刘秀为保地方,聚二百壮汉,趁势而起,自出南阳之时以有千人,又有将才邓禹,岑彭,吴汉等人相助,自立汉旗,兴复汉室,灭赤眉,征王莽,聚得云台二十八将,更始三年,刘秀称帝二十八将皆封候列将,位及人臣,一时风光无限。”
徐庶道:“当今世上便有一人有高祖之姿,有刘秀之志也。”
李严道:“可是驻新野左将军刘使君也?”
徐庶道:“正是其人。”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份子,肯定是不希望这个国家变成礼乐崩坏,法制缺失,民心向背的这种局面。
李严,徐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理想兴复汉室,恢复儒家礼乐,建立法制社会,天下统一,百姓早些恢复生产,恢复相权制,士丈夫共治国家,武将驻边关,驱胡寇,保地方。
这种愿景是一种奢耻,还是一种目标,还是士人们共同向往的大同?
徐庶给李严的答案,是一种目标。
今曹操所持的朝廷是一个专权,朝纲崩坏,礼乐沦丧的朝廷,是一个和王莽的新朝没有区别的朝廷。
徐庶希望李严和自己一起投效刘备兴复汉室,而不是投降曹操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