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董府(3 / 4)

侠迹 景中雨 7051 字 2017-05-18

及其身后巡抚属下的兵丁,厉声问道:“那些平民百姓可是倭贼?”

陈奉及巡抚部众连说不是。

冯佥事质问,“那为何要残杀平民百姓?”

随即立即下令兵士攻击。

那些巡抚属下哪是正规禁军的对手?瞬间即自行溃退,混乱中丢下少女,而小男孩则是在混乱中被流氓混混们打死了,陈奉这厮复又随巡抚的部众溜去。

冯佥事深知此事殊未了结,亲到监生夫妇遗体前察看,顺手取走了那幅陈奉手书的血字,劝散了民众,这才率兵转回指挥使司。

当晚,他连夜写了一份弹劾陈奉的奏疏,第二天,即派专人将奏疏连同那份血书送往帝京。

冯佥事在奏疏中将这场风波的本末说得极其详细,以为万岁爷必动雷霆之怒,而那陈奉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结果,朝廷果然派锦衣卫下未了,但逮捕的却非陈奉,而是冯佥事。

这时,陈奉愈加肆无忌惮,杀人放火、**虏掠与倭寇无异。民众忍无可忍,又一次暴动了。

他们抓了十六名太监,也绑在这迎宾楼的柱子上。有人说,这些阉人喜欢金银财宝,今日得让他们吃个饱!

于是从矿监衙中取来了一大箩筐碎银,一粒一粒地往阉人嘴里塞。塞'饱”以后,便将他们一一抛入大江让他们“洗个澡”,然后放火烧了矿监衙门。

民众最终还是救不了冯佥事。

冯佥事以为自己是尽忠报国,到了御前不难将这场是非说个明白。但到了京都才知道:皇帝已经多年不上朝了,许多一品大员都见不到皇帝,何况他这个三品官?

便这样,他就不明不白、糊里糊涂地被打入牢狱。在狱中,受尽酷刑,含冤而死,独留一子,抄家时已下落不明。】

“这块布是董家大少爷董祖常的?”

“是的。小....我决不会认错。”

“我去去就回。”

唐寅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眼神冷冷的看着手中的布帛。

“唐爷!”冯晟急忙拦住,“这董其昌可不是好惹的,您一个人去就算是有三头六臂恐怕也凶多吉少啊。”

“你好生等着我的消息就是了。”唐寅头也没回,朝着巷子口,走去。

太阳快要落山了。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唐寅身上,扯出长长的影子在地上拖动,影子在夕阳的映衬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他的脸上似乎泛着红光,像疾病缠绵的女子临终前颊上的红晕一样。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斜阳还留恋地抚摸着庙宇,唐寅周围笼罩着深沉与黄昏的平静。

红色笼罩了一切,万物都失去了自己的形状,然后溶成灰色的一片。古旧的土地庙,成群结阵像一片片墨点子似的老鸦在老态龙钟的榆钱树的树颠上来回盘旋,此呼彼和,噪个不休。

像是在为唐寅喝彩。

......

“啧啧,那小妞儿长得还真是水灵呢....”

“就是啊,要不是老总管拦着,我可就...嘻嘻——”

“咳,你们两个又再叽叽歪歪些什么呢,这丫头可是董老爷子点名保护的,以后可是要送给帝都那一位的。你们两个也不撒泡尿仔细照照自己,就敢打她的注意?好好看着她,要是出了个好歹,你们两个就是十条命也不够赔的!”

董府后院,一间厢房外,两名家仆模样的人在交头接耳着关于屋里那名刚刚抓来的姑娘的事情,老总管呵斥了他们几句,便推开门进房去例行看一眼。

这间厢房古香古色,闺房映入眼帘,古琴立在角落,铜镜置在木制的梳妆台上,满屋子都是那么清新闲适。

“喂!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把我关在这里,快放我出去,不然我绝不会放过你们的!”

房中,一位姑娘,原本粗俗简易的衣衫已经被府中的丫鬟丢掉,改换之崭新精美的服装。为了让这姑娘好生的待着,董府甚至连绳子都没‘忍心’用,生怕在姑娘吹弹即破的肌肤上勒出印子来。

这姑娘内穿薄蝉翼的霞影纱玫瑰香胸衣,腰束葱绿撒花软烟罗裙,外罩一件逶迤拖地的白色梅花蝉翼纱。当真是腰若细柳,肩若削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你到底听到没有啊,快点放我出去啊!”

姜小洛被门口三个男人色眯眯的眼神盯得浑身不自在,她想要离开这里,便起身来想要从门口冲出去。

老总管随即挥了挥手,两名仆从这才赶紧恋恋不舍的把门关上,顺便又从门缝里多饱了一下眼福。董老爷子吩咐过,府中除了使唤丫头之外,任何男子不许和姜小洛有肢体接触,着重点名董祖常。

砰砰砰——

“你们放我出去啊,你们到底是谁啊,为什么要这样!”

姜小洛拼命的拍打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