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善良的高级形式又是什么?
在这个周末,当我遇到这件糟心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曾经给我介绍房子的中介小哥向我借钱,据说是家人出事在医院抢救,而自己入职一年,没什么积蓄。
同事朋友给的慰问金也有限,逼不得已,开口向我借钱,要得也不多,几百块钱都行。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想借的,因为我们不熟悉啊,我们认识是因为房子,我在网上看中的一套房子,联系人便是他。
在整个看房订房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很认真负责,房屋的打扫、维修、验收,我整个都拜托他,直到最后一切妥当,他把钥匙交到我的手上。他给我的印象是蛮踏实的。交往仅此而已。
其次,他的家人到底出了什么事?
如果真有难事,一定要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别人才会有相应对的帮助,但他什么也没有透露,无图无真相,很难让人信服。
也许是基于交往时的好印象,他的求助信息在我心里扎了根,如果真有难事,几百块钱也只是杯水车薪啊。
我便在考虑:除了借钱外,还能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写文呼吁?可惜我的平台不大,如果写好了该往哪里投?有没有人会出手帮助他呢?
第二天,他又发来一条信息:“我也觉得自己这样很不好。但确实是一时半会儿自己也没办法。不得不麻烦下您,真的是一分钱难死人。唉。”
我便真的觉得,也许他是真遇到困难了,几百块钱也不是大数,给他吧,于是把300块以红包的形式转给了他。
二、善良的结局不应该是受欺骗
到了晚上,这件事情出现了转机,我栽倒在中介小哥的大心机面前。
朋友告诉我:整件事就是个骗局,这个小哥在9月初盗刷了同事的银行卡,并向几个客户几百的借钱。
有几个客户已经上当,公司在确认盗刷的钱进了他的账户后报了警,我告诉朋友:“也包括我。”
朋友声音很正常:“我知道,肯定会有你。”
那他家里的事是不是真的?
这个倒不是很清楚,反正他已经离职了,如果再跟你联系,不能再给钱了。
应该不会给了,失去300块钱,不至于让我怀疑人生,但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为什么我这么傻,会这么轻易上当?为什么我的善意要被侮辱,被践踏?
三、盲目而无原则的善良实际是一种恶
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世间因善良而充满了温暖,有了困难会有人伸出援手,心里充满着感激和安定。
但是,盲目无原则的善良却是一种恶,它会让受施者产生不劳而获的懒惰心态,愈加的变本加厉。究其原因,不过是一开始的一个善良之举。
大学时期有一位男同学,那是大家公认的好人。他很好说话,舍友让他带饭,他本来不打算回宿舍,也会改变计划把饭捎回去。
他讲义气,朋友向他借钱,他即使钱不够,也要东拼西凑先拿给朋友;他脾气好,即使遇到不公的事情,即使吃亏,也总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次,他答应了舍友帮忙买饭的要求,结果在去食堂的路上,导师因为论文的修改问题临时找他,舍友的饭没有带成。
结果那个躺在床上的舍友勃然大怒,指责他为什么不给带饭?给别人都能带到,为什么他的饭带不成?不依不饶,说得激动时带出很多脏字。
男同学终于怒了,难得一次发了火,并撂下了狠话,只是从此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对人有求必应,一直在努力成全别人,但偏偏忘了,最应该成全的,是他自己。
他突然意识到:今天的恶果,原来是自己一次次无原则的善良,把自己逼向了困境,也让舍友得寸进尺。
自己的所谓善良,不仅让同学关系交恶,也激发出了他人人性中的恶。
还记得几年前林森浩杀人事件么?
有177名学生联名给法院写信,列述林森浩的爱心、善良、原则、困惑甚至内心的幽闭孤独,他生活拮据,却节省生活费为汶川地震捐款,坚持不收病人红包等行为。
齐刷刷地请求法院宽恕林森浩,希望免于死刑,让他以照顾黄洋父母的形式为自己赎罪,这177名学生善良吗?
确实善良,他们看到了林森浩身上的优点,对于这样一个高材生的陨落寄予同情,这177名学生善良吗?
一点也不善良,他们所谓的善就是无原则、无是非判断的善,他们所谓的善,对受害人黄洋是一种残忍,是对恶的一种纵容,是对正义的一种亵渎。
四、聪明、理智、有原则的善良才是善良的高级形式
世间的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