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这种人也就只剩下立功了。乱世已至,我不说什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不说什么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只问,二兄习练武,难道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强身健体?”
田畴扪心自问,良久,轻笑一声,却不表态。
齐周却审视着自己这位准妹夫,撇嘴道:“你这厮极善鼓动,让你这么一说,我这种既不能立德,又不能立言的人,若不在这乱世中干出点名堂来,倒成了混吃等死,不如了。”
朱广佯怒道:“兄长说这话,考虑过子泰兄的感受么?”
“哈哈!”田子泰大笑。“与人相交,贵在诚实。两位与在下虽然相识不久,但都是磊落坦荡之人,我就说句实话。我既然受使君征辟,入幕为从事,那自然还是盼着能建功立业的。罢了,朱武猛……”
“那个啥,子泰兄,我这次回云中,已行了冠礼。”
当下,朱广将事情大略一说,田畴急忙祝贺。齐周却是知道朱广家中一些情况的,心下不禁感慨,父母之爱子,普天下皆是同理啊。
“那,子昂,我知道你非俗人。依你之见,我们这种人应该如何自处?”田子泰问道。
“正如田兄所说,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忠职守。辅助刘使君,保幽州周全。”
齐周冷眼旁观,你真是这么想的?我记得当初在范阳,我家中,你说异日时过境迁,所境大不一样,便能守护更广的乡民,保护更多的百姓。难道你忘了?
恰好,朱广的目光也投向他。两人相视一眼,朱广笑而不语。
又讨论了一阵,田畴突然道:“险些忘了一件好事,子昂,我是真不知道应该祝贺你,还是……”
朱广一听话头不对,忙道:“何事?”
“去年你出使塞外,及至引军回来助战,桩桩件件刘使君已经表奏朝廷。不久前,朝廷批复下来,都有升赏。”
朱广琢磨着他先前那段话,眼一眯:“子泰兄,关于我的部分是……”
见他这副表情,田畴已经明白其心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齐周倒是干脆:“恭喜你,朝廷为了嘉奖你的功劳,再度召你为议郎。”
朱广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好一阵不说话。
现在,他只想知道,朝廷里那帮人脑子是不是都不太正常?范阳之围,你召我作议郎,老子已然是辞了一回,挑明了就不想去洛阳。这回你还……
半晌之后,田子泰试探着问道:“子昂,你作何打算?”
朱广气得说不出话来。
齐周见状,倒有些幸灾乐祸:“我替他答,辞而不就!”
两辞议郎?别的不敢说,单凭这一件,朱广就得出名。
朱三公子虽然气得发疯,可这事还真就怪不着朝廷。议郎是光禄勋的下属,而这个机构在东汉基本就等于候补官员训练营。从这里出来的官员,很多都担任要职。朝廷是看他功大,有意栽培。
当然,前提是,他能付得起“买官”的钱。
次日,他便往刺史幕府见了刘虞,禀报了前因后果。同时表明自己再度辞任议郎的态度。刘伯安虽然早料到他会如此,但仍旧暗自欣喜。
他幕下的从事们,如程绪,魏攸,都算得知谋之士。鲜于兄弟,公孙纪等,也称得上勇武善战。但朱广属于坐下能出主意,上马能打硬仗的,或许都不拔尖,但用朱广前一世的话来说,这叫综合实力。
人家两辞议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