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2 / 2)

汉末烽烟乱 sdadas 3202 字 2017-09-25

。”

“你既有志投军报效,为何舍近求远?我只是小小从事,以你的手段,便是常山郡中,也可谋得军职。”

赵云听了这话,面露笑容:“夏侯兰与在下少小相识,他最是仰慕从事,受他邀约,因此同来。”

朱广那个郁闷,我好歹算是小有名气,你若说是慕名而来我还好受些。原来只不过是同伴相约,就顺便来了?

但转念一想,但凡英雄人物,总有其格调和架势。不会轻易服人。比如历史上,赵云就是先投奔的公孙瓒,不见重用,后来以兄丧为名,一去不返。幸好,此时寄托于公孙瓒麾下的刘备慧眼识人,十分厚待赵云,才使得他倾心相交,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玄德兄,对不住了。既然今日我先遇到赵云,你日后若仍成王霸之业,那“五虎上将”,就换一人。

赵云来投,朱广固然欣喜。但对方未有尺寸之功,就算知道他的才干,也不可能马上重用,再说了,自己也只是从事一枚而已。再三思量,让他做了自己的骑长。

在涿郡驻守这段时间,因黑山贼不敢来犯,朱广平时除了警戒巡逻之外,倒没有其他事务,可谓难得清闲。

从前,他清闲下来时,往往便是埋头苦练那“皮骨劲如铁”的功法。但近来,这种事已经干得少了。毕竟只是五页残篇,数年来浸淫其中,早已经滚瓜烂熟,练到了极限。

而且,武力的作用毕竟有限。哪怕你有惊世骇俗的技艺,你能一人打败一支军队么?真正左右局势,创造历史的人,只可能是“劳心者”。

所以,这段时间,朱广思考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自己在幽州的处境。表面上看,还是很不错的,受刘太尉的赏识和倚重,虽然只是武猛从事,可现在也带着五千步骑。若照此发展下去,将来成为幽州大将也是有可能的。

但这前提是,不出意外的话。

刘虞两任幽州刺史,熟悉胡汉情况,威信又高。他能将幽州治理好,这一点不用怀疑。若是在和平时期,做到这个也就够了。但现在不行,汉廷置州牧,是地方割据的开始。尽管此次只设置了三个州牧,但只等刘宏一挂,朝廷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到时候,如果刘虞“不思进取”,不管是谁掌控了冀州,都一定会拔掉幽州这颗钉子。而从历史上刘太尉的经历来看,他并没有什么“野心”。所以,就算自己不作他想,全心全意辅佐,可能到最后结局也是一样。

穿越者,能改变事件,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但唯一改变不了的,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照目前情况看,刘太尉对外是打算用怀柔的政策,来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是尽量少起干戈,与民休养生息。而以自己对公孙瓒有限的了解来看,他对刘虞还是有些看法的。当时他引军从涿郡来援,就曾经在自己面前直言不讳地批评刘太尉不懂变通,固执刻板。这两个人的矛盾现在还很微小,会不会发展到历史上兵戎相见的地步,尚不清楚。倘若真到了那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帮助刘虞,对付公孙瓒?然后等着曹操一统北方?

八十七上头有人

六月,夏粮收毕。朱广接到了幕府急令,召他火速回广阳。这让他意识到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但刘太尉的命令只是叫他回去,并没有涉及部队。因此,他将军务交给部下,只带赵云等数十从骑往广阳进发。

这让夏侯兰好生羡慕,出发前对赵云说,我早就劝你从军,你还不肯。如今怎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