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幽谷”(2 / 3)

事重重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来等这次探险结束以后,要找个时间跟他再好好聊聊了,毕竟不管怎么说,就地针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俩现在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以后还有的烦呢!看着一个人在那里默默出神的秦老道,我暗暗的想到。

因为下午没安排什么事,本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再加上之前就已经熟识,符镇小白和商菁他们跟几个战士在那里聊的热火朝天。我和邢力则对比着之前他们勘测到的地图,轻声商量着下一步的行止。按照邢力的意见,我们明天早上出发,顺着山谷中的河流前进,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听他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说了半天,我们还没见到那个曾经驮着断碑的赑屃在哪里。于是我招手叫过来一名战士询问。

“那个赑屃就在谷口处,离我们这里不远,也就不到300米的距离,因为那边的树丛挡着,所以在这里看不到。”战士回答道。

听到他这么说,大家都来了兴趣,一致决定先去看看那只赑屃。

“对啊,趁现在天气好,咱们去看看,也许能发现一些端倪。”秦老道不知何时也回到了我们所在的帐篷里,听到大家的意见表示了赞同。

看到大家都是这个想法,我们便决定过去看看,反正也不远,便留下了两名战士看家,其他人什么也没带轻装上阵,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带领下,向着谷口那边走去。一边走,我注意到,秦老道一边拿着罗盘似乎在计算着什么,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看到他这样,我便没打扰他,准备等下回去再问。

没走多远,一行人便来到了谷口。这里非常狭窄,两边的两道小河就占据了谷口通向里面的大多宽度,只在中间留下了一条大概有10米左右的距离。说是个谷口,河水两边的山峰人非常陡峭,仿佛这里是被人从中间劈开的一样。在谷口正中的地面上,一只略微显得黝黑的石制赑屃默默的趴在那里,这只赑屃大约有一人的高度,直径则有将近3米,赑屃的四周看上去刚刚被清理过,还残留着一些残枝断草,靠近赑屃的地面上,一些胳膊粗细的断树桩还历历在目。赑屃的脚下,一些嫩绿的小草顽强的缠绕着,甚至在赑屃的背上,黑黝黝的石制上也显示出了青苔微微的绿意。

“这个鬼地方之物生长的太快了!”一名战士抱怨着说道,“我们刚来找到这只赑屃的时候,这周围和它身上长满了野草和树丛,不仔细看,还真的不容易分辨出来,咋一看就以为是一块长的有点特殊的石头。我们就把周围都给清理的一下,这才几天的工夫,就又长成了这样。”

我点点头没说话。这时秦老道和小白商菁都走上前去,仔细的研究起这只赑屃的纹路来。

看了半晌他们站起身来,小白先开口道:“这个不像是明朝的物件啊!反而更像是先秦两汉时代的东西!”

“嗯!确切的说,是春秋时期的。这雕刻的刀法苍劲古朴,线条简单,但是整体很是传神,有着浓厚的楚文化的风格!至于材料,则应该是在这里就地取材而成。”商菁更进一步的分析道。秦老道则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而是开始关注起两边的河流来。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们都不由得惊奇起来,小白和商菁也顺着他的目光转向了两侧的河流。

“怎么,这河水有名堂?”我走到秦老道身边轻声的问道。

“不知道!”秦老道头也不回的说道,“但我感觉这两边的河流应该是有些名堂,我想找找看有没有人工的痕迹。”

听到秦老道这么说,我们也严肃了起来,纷纷走到两侧的河水边仔细的寻找着蛛丝马迹。

“当心!别下到河里去!”秦老道向着大家喊道。

听到他这话,我们也不明白他知道了什么,但是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大家都站在河边远远的观察这河底,最多是找上一根长杆探进河水中搅和一下。

“这里!”商菁那边发出了喊声。

听到她的喊声,连秦老道在内,我们都赶忙跑了过去。商菁指着她所在位置的河水说道:“你们看那里,河水的中央位置。是不是有一处平坦的棱角?”

顺着商菁指的方向我们都仔细的望去,只见在那个位置的河水底部,隐约显现出一道方方正正的石制的边缘。在这道边缘的里侧,似乎沉积着一些略微泛着蓝色东西。虽然这时的天色很好,河水也清清亮亮的,但似乎那里正好是在被光线照不到的位置,还是看不清那些沉积物到底是什么。而在那道棱角的外侧,则可以看的明明白白,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里外通过这道石棱分得清清楚楚。

“看来我所料没错,这里果然有断虫石存在!”秦老道点着头叹道。

“断虫石?”我不由得问道。

然而还没等到秦老道回答,就听到对讲机里传来讯息:“报告教官,他们回来了,发现重要情况,请马上回来!”

听到对讲机里战士们的声音,顾不得再问什么,我们赶忙向着营地方向跑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