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李休从其中挑选了五百人,让他们前往城外开荒。
城外的土地原先也是良田,虽然经过黄巾军的揉历,但是毕竟时日还短,只要有人去开荒,那么还是有恢复的可能的。
李休奖励了这些去开荒的百姓钱财,极大地鼓励了这些人的积极性。至于钱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陶谦给的,送走李休的时候,陶谦给了李休百金作为他英勇战斗的奖赏,而现在,李休将其中的一部分用做了开荒,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城外设立粥蓬,收拢现在无家可归的百姓。
李休此举,为他博得了一个好名声,而收拢的难民,李休也为他们提供了简易的住宿,并且将那些已经无主的土地分给了他们。
有土地,只要肯努力工作,就等于有粮食,这些难民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李休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对李休感恩戴德。
难民听说徐县都尉收拢流民并且还给予土地之事,纷纷投奔徐县而去。几日下来,李休的囊中羞涩,但是难民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无奈之下,李休写信让陈登帮忙,陈登二话不说,就抽调了两千石粮食给李休,解了李休的燃眉之急。除了陈登之外,糜家也派人送来了粮食,糜家虽然在黄巾军攻破东海之后元气大伤,但是根基却并没有被摧毁。家主糜竺当机立断将剩余的家财全都给了陶谦,让他统一调配灾后重建工作,在徐州博得了一个美名。
李休此次也算是名满徐州,而且他与糜芳等人认识,此次李休有了难处,糜家当然要表达一个善意,对于糜家与陈登的善意,李休记在了心里。
短短半月,难民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之众,使得徐县的人口暴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