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半推半就(2 / 3)

难度会很大”。

“所以我说‘类’,我们要做出自己的模式啊,像驴等这些品牌,卫江都没有一个专卖店,想要引进到奥特莱斯不现实,我们做卫江秀水未尝不可,不过工商一关没想好怎么避开”。

“现在线上这么发达,我们和淘宝合作,试一试,线上店铺直接发货,我们以他们的名义开淘宝街怎么样”?

“淘宝街现在到处都是啊”。

“这个是实施,但是他们只是借名,而我们要借的是内容,城都去年刚开了个线上线下的结合店产物,就叫试衣间,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模式”。

“哦?有这样的试点了?你们抓紧时间去看看,学习下,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参考,形成自己的故事主线,这件事情也很紧迫了”。

冯小华不再接话了,说的已经够多,锋芒已经太漏,不是好事。

二期的定位,冯小华考虑,刘炳厚和高义建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就可以了,毕竟他现在名义上归属德涞小镇,一些话点到位置即可。

冯小华一边说,一边观察高义建和江文哲,高义建一直细心听着,江文哲皱起眉,冯小华便停了下来。

江文哲提醒过冯小华,要冯小华不要争夺商业公司的椅子,话江文哲说的很清楚,冯小华也答应了,再说下去,刘炳厚如果一时兴起,让冯小华在儿童城开业后就主导德涞小镇商业板块,冯小华真就麻烦了。

因为高义建也试探过冯小华,告诉冯小华,公司可以合并,但是冯小华不要介入的太深。

冯小华很清楚,江文哲是想有个更高的平台,掌握更大的资源来谋生。高义建是不想冯小华对自己形成威胁。

冯小华有点后悔说的有点多,刘炳厚这话说到这里,其实是让冯小华顺水推舟。

师傅啊师傅,我夹在你和大哥高义建中间,旁边还有个江文哲,太尴尬,我怎么接话。

一时间,高义建没接话,江文哲也不说什么。

冯小华在做权衡。

如果自己什么也不说,又是一年前的误会,师傅会不会认为自己不听话?

如果接过话题,该怎么说?

冯小华不怕明刀明枪的生意场厮杀,怕就怕这种公司内耗。

刘炳厚笑呵呵的喝茶,一副胜券在握,这姜不是一般的辣,几句话就把几个人烤到火上。

高义建不说话,因为他想看冯小华的反应,这明显是刘炳厚给冯小华递梯子,冯小华上了梯子,就是半只脚上了集团公司的船。

江文哲不说话,是因为商业板块他不负责,他扮演自己的地产营销总监角色。

上一次,刘炳厚递了一次梯子,冯小华犯糊涂。

这一次,冯小华不敢犯糊涂,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真的很危险。

老徐啊,我该怎么做呢?

冯小华想到和徐总的谈话,就想到徐总给自己的点拨:往死里作。

“刘总,您这句话让我一下回到十几年前”。冯小华定了定神,打开了话匣子:

“当初,德泰城收购的破产商业单位,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您很坚决的做购物中心,当时卫江没有一家超市和百货和餐饮的结合体,您告诉大家,这个模式才是正确的,您告诉我们,零售业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未来是购物中心和综合体的模式”。

“那时候,我们懂什么?王总也让你说的一萌一萌的,但是就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德泰城”。

“德涞小镇是您的作品,王总是投资商,您是真正的开发和运营商,”

“这个故事,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信念,是我们大家抱着什么样的决心,打算干一件什么样的事,编故事您是卫江大师,德泰城是最成功的案例”。

“高总,您说德泰城当时开业,卫江人多轰动,大家都在议论,餐饮怎么能在商场?手机店怎么开商场了?电影院怎么开商场了?游戏厅怎么开商场了?但是今天,所有商业地产都这么做,刘总的眼光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郊区化商业模式,又是一个历史的重叠点,这个模式,我们也是谁也没做过,谁也没做过的东西,就是商业判断的东西,刘总,我想说,这方面,我对您有种未名的崇拜”!

“您定故事,我们来讲故事,演故事”!

冯小华说了一大桶,到最后,汇总成大事您独决断,需要做什么,我们一起做。

我们,这个词,刘炳厚必然能明白冯小华的意思。

高义建和江文哲也能明白。

“你啊,刚表扬你,你这马屁就上来了,感慨什么。这些事再急,也没有开业急。这样吧,高总最迟三天内把准确的开业日期定下来”。

“好的!江总,你通知海底世界,明天九点到我办公室开会,冯总你也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