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敦格日乐书记和哈根通过电话之后,知道了车辆的缘由,并向会议人员做了介绍,一致认为,特殊情况下,工作不能不顾及个人感情之间的相互关心。实事上如果没有路虎车辆的出现,救灾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群众自身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对于网络言论不打杀,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针对网友的不同意见,由盟里专门安排人员说明。提前做好对上级的问责的准备,奥敦格日乐书记准备以个人名义先向上级解释,争取得到主要领导的支持。在所有结果没有明确之前,哈根副盟长不得再次使用违规车辆,对这次事件写出深刻检讨。责成办公室根据这次救灾行动,写出工作得与失,尤其是救援车辆与规章制度冲突的问题,尽快拿出一个意见。会议结果会后,网络舆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当视频中出现女律师梅的身影时,这个美好的故事更是感动了无数人,祝福和点赞的正能量贴子迅速突破了百万,奥敦格日乐书记电话告知了哈根。哈根把情况与格日乐图说了下,让他与巴音联系,在乌里雅斯太镇把车换过来,并在镇上等他回去。哈根与陈志力商议了下,留下两个人继续跟踪报道梅和水的事迹,其他人坐车与哈根随车队返回了乌里雅太镇。
梅看着乌云父亲带来的红色蒙古马,眼中充满无奈的眼神,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乌云父亲乌恩其拉着马,笑着对梅说:“不用害怕,这匹马温顺不踢跳,放心好啦!”。乌云和她母亲指导着梅怎么上马,把脚放在什么地方,如何保持平衡。梅颤颤微微的好不容易才骑上马,汗珠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风一吹冷嗖嗖的。看到梅已上马,乌云借着父亲的手一托,一个翻身跃到马上,随后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缰绳,搂着梅往家的方向走去,乌云父母骑马走在她们前面。一路上雪都比较深,如果没有马,一只脚插下去,另一支脚拨出来都难。开始的时候,梅还是有些紧张,害怕掉下来,两条腿紧紧的贴住马的腹部,越是这样,身体越是感到要掉下来,幸亏乌云在后面,抱着她,否则不知掉下来几回了。走了一段路,梅开始慢慢适应,没有了紧张的心情,这才有时间看看路上风景。白茫茫的原野一眼望不到边,只有回家的方向有几行马走过的印迹,雪已经完全停了下来,天空还是密布的乌云,看不到一个星星,不大的西北风刮着,希望吹散乌云,带来一个晴朗的明天。十点多钟的时候,乌云指着远处蒙古包后的一根光秃秃的木头杆子说:“姐姐,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这根杆子可不是普通的木头杆子,蒙古人十分敬重它,平常不准外人走近。据说,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王流放在北海边,他刚到不久,降将李陵便奉命来劝苏武投降。被苏武痛骂一顿,还要举节棒打他,吓得他慌忙逃走。从此,匈奴王不给苏武饭吃,苏截止便自己开荒种粮食。不论是放羊打草、种地做活,还是行居坐卧,节棒一进也不离苏武的身边,日久天长,节棒上的飘带和旄球都掉了,他还是带在身边。当地牧民见了,都非常敬佩他。苏武被汉朝迎接回国后,当地人民怀念他,便都在蒙古包后边,立了一根光溜溜的木杆,作为苏武当年出使时留在身边的节棒的象征。
乌云告诉梅,这个点有三户蒙古牧民在此定居,一共有5个蒙古包,她们家有两个包,都还保留着原始的游牧民族的传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MGZ游牧习俗定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MGZ从民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只有在那些旅游区才能见到传统意义上的蒙古包了。以前的游牧民族也变成了定居生活,很多牧民都住上了砖石结构的固定住房。梅骑的马在乌云家门前停下,门朝着东南的方向,既可以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这个大包是6个哈那的,旁边还有一个4个哈那的。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蒙古包是对MGZ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放牧也好、打仗也好,都是连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语有一个习惯的说法,把“家园”称为“格日特日格(家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