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五六米深的潜水还算是浅潜,在完成了浅潜之后便是深潜训练,深潜的水深要达到二十五米至三十米,在这样的深度之下光靠自然吸入软管里的空气那就远远不行了,需要专用的输入泵将纯净氧气通过软管传下去。
深潜考验的是人的耐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当羊娃潜入到水下约二十五米处时强大的水压令他耳膜生疼,仿佛要将其贯穿,同时水压压迫的胸腔呼吸都相当困难,尽管有氧气被输入泵打下来,但要想吸上一口都极为费劲,完全不像是在陆地上呼吸自如。
其实这还不是最难忍受的,深潜最考验的还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知道在几十米的水下,阳光很难照射进来,虽不至于漆黑一片,但也是极为的昏暗,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自己因呼气而产生的气泡外就再无其他动静,安静的让人恐惧,仿佛置身在地狱的门口,无穷无尽的黑暗即将迎面而来。
另外,在水深几十米之下其水温也非常低,只有三四度左右,刚开始还能忍受,时间一长,身体的热量就被一点点的吸走,这时,羊娃谨记教官的话,双手紧紧环胸抱住,将腋窝收紧,尽最大努力来保持身体热量不流失,同时调整呼吸,时不时的抖动肌肉力对抗水底的寒冷。
水中训练结束之后就是天上的训练了,也就是机降和跳伞训练,机降还较为容易,只要注意气流方向,不让身体被直升机巨大的旋翼吹的失去控制就行了,这对一般人来说不太容易,但对受过训练并且本来就有一定基础的羊娃等人来说不算难事。
主要的还是跳伞训练,基础是从模拟跳伞开始,也就是从一个高约一米多的跳台上向下跳,这个主要学习离开机舱时的动作以及落地时的动作,要双腿并拢,双手做拉伞绳的动作,随手做好保护头部的准备,特别是落到地面的那一刹那要双腿紧紧并在一起,脚尖略向前以帮助缓冲,屈膝,眼睛盯着地面,如果落地速度太快或者是地形不好就立刻弯腿缓冲并向侧面倒下,双手护住头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翻滚几下,以尽最大程度的泄力。
由于羊娃等人之前都受过机降训练,所以这个就没什么难度了,两下子就搞定了,接着跳台就越来越高,最后的跳台有五六米高,相当于两层楼,这样的高度向下跳,而且地面还是水泥的,一般人一旦角度掌握不好就非死即残。
教官告诉羊娃等人,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地方跳就是因为万一主伞不开,副伞比主伞小,落地速度相当于从二三层楼跳下来的速度,这时候侧倒缓冲就能帮上大忙了。
训练就是要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但千万违反物理定律,不要跟地心引力死抗,顺着倒地方向倒下,再打个滚把力量卸掉。一般地说,都不会受伤,就是侧倒的时候髋部和护头的手臂蛮痛的,还有就是注意地形,防止脚踝扭伤。
跳台训练之后就是高塔跳伞,跳伞塔有七八十米高,伞是打开的,上面设置有绞盘,把羊娃等人提上去,这时羊娃感觉晃悠晃悠的还挺好玩的,然后放开,又晃悠晃悠落下来。
这个结束之后就终于可以登机跳伞了,羊娃等人检查好伞具就背上了沉重的伞包登上了一架看上去很破旧,也不知是什么型号的运输机上,这架运输机看上去不大,也就能载二三十人左右,不过短距起降能力很强,在不到五百米的简易跑道上就飞起来了。
飞机有四个螺旋桨,飞起来嗡嗡响,羊娃第一次坐这种破旧,噪音大的像随时可能发生致命故障的飞机,而且还是第一次实际跳伞,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希望快点跳下去,可又有点怕,万一伞包不开怎么办?心里又把遇险后的程序默背了一次。
运输机嗡嗡嗡的绕了一大圈到了岛上的广场上空,飞机上的广播发出“五分钟准备!”的提醒,同时机舱壁上的红灯一闪一闪的,让大家感觉气氛很紧张,有的人汗都冒了出来。
大家站起来,排成两排,一排十几个人,学员和几个教官交错排队,最前面的是两个教官,他们首先跳下去,给羊娃等人示范和信心。带队的教官大喊:“检查伞包装备!”
后面的帮前面的检查,然后是大声地报告——九号准备完毕,八号准备完毕……羊娃是这一排的第十个,此时,教官举起手,用食指做个钩状,示意挂伞钩。,羊娃把伞钩挂横条上,怕挂不好,还用手扯了两下。
“三分钟准备!”广播发出提醒。
很快,飞机后舱门打开,风一下就灌了进来,在耳边呼呼直响,混杂着飞机螺旋桨嗡嗡的声音。羊娃此时脑子里也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因为紧张而一片空白,机械地跟着前面的人,人家走他也走,人家停他也停。
最前面的两个教官已经站在踏板上准备好下跳了,两个助教站在踏板边上,随着绿灯亮起,一个助教挥舞着手,大喊着:“跳!跳!跳!”
前两个一前一后错开时间,“呼啦”一下就不见了,只留下两条拉伞绳随风乱晃,这样的情形让前面几个学员都很紧张,在踏板前犹豫不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