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剑击(1 / 2)

状态 杰西索恩01 3385 字 2017-05-26

最后一节是技击,包括剑击和射箭。自春秋战国以来,剑不仅在军队中普遍应用,而且上自帝王,下自士人无不佩剑,文人学士皆以佩剑为荣并从小练剑,于是击剑之风开始盛行。尤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剑作为军队中使用的武器逐渐为刀所代替,慢慢退出实战,而成为武将及权贵们的佩带装饰以及文人学士尚武任侠的标志。桓、灵帝间虎贲王越善于击剑,称雄京师。汉末的刘备、孙权、魏文帝曹丕都是击剑高手,并且都铸过多把名剑。一些文人把技击精华,总结成击剑方法的专门著作《剑道三十七篇》,收录在《汉书.艺文志》中。

早在汉代,有许多有名的剑术家,时称“剑客”,后因文人尚武任侠,剑客逐渐为侠客的称呼替代,再后来侠客被有侠义精神的武者专有化。同时因为击剑比赛胜出的人员多了,这些人逐渐用金剑武士,银剑武士等这些竞技名词固化,而剑客也随之上升为比侠客还高深和隐迹的武林隐士。再后来,江湖之中,把剑客、侠客、义士用于个人武功和武德的排名。

尽管毛逵有伤,教学起来多有不便,但有了几个徒弟的帮忙,一切都迎刃而解,而且这几天还帮他做了不少木剑,让课堂学生能人手一剑。最令毛博士期待的是,今年重阳节的击剑比赛,因为有了李辰等人的加入,使得竞争力陡然增强。这些学生中,以李辰技击技术最好,其次孙云、吴坚,再次郦影、萧月等人都能达到三级以上,在加上往年的学生,至少在学生组夺得第一没问题,更大的亮点是有许多女弟子会独占鳌头,惊艳全场。

每年的重阳击剑比赛,按兵部的组织,成例分为:京城赛区和地方赛区。京城包含学生组、士人组、军队组、官宦组。地方赛区身份不限,但分州级比赛、郡级比赛和县级比赛。

县级比赛在每年六月进行,由各乡的前十名角逐十个铁剑名号,其中第一名获得铜剑称号。取得名次的武士获得今后可以佩剑的资格(当然获得武生也有资格),并且剑穗分别是黑色和青色,同时剑穗结有一个灯笼,表示县级武士。

郡级比赛在七月进行,由各县的前十名汇到郡治比剑,决出十个铜剑名号,其中一个是银剑,获得名次的武士剑穗分别是青色和银色,同时结有二个灯笼,表示郡级武士。另外还排出前二十个铁剑配二个灯笼,他们明年可以二次再来争夺银剑和铜剑的郡赛。

州级比赛在八月进行,由各郡的前十名汇到州治比赛,决出十个银剑名号,其中一个是金剑,获得名次的武士剑穗分别是银色和金色,同时结有三个灯笼,表示州级武士。另外选二十个铜剑配三个灯笼肚,明年二次参加银剑和金剑的州赛。

京城赛区的预备赛也在八月。因为京城的军队比较多,包括虎贲、羽林、皇宫卫队、太子卫队、城防卫队,因此军队自身就分了五祖,加上学校等合计八组。由各个组先进行比赛选出前二十名,其中前十名为铜剑,后十名为铁剑,京城剑穗不佩戴灯笼。八组160名再战选出十名银剑和十名金剑。另二十名铜剑,明年直接参加金银比赛。

九月初五开始放假,组织各州10名选手的比剑分组、赛场安排等准备工作,九月初六开始各州人员淘汰赛,到九月初八选出全国八名金剑武士和八名银剑武士和十六名铜剑武士,国家级的武士剑穗结有四个灯笼,并简称金剑国士、银剑国士等。因为各州的金剑武士参加京城总决赛的时候多数都是银剑称号,因此他们的剑穗会出现同时挂两样颜色的特殊风景。

九月初九传统的节日活动之外,京城还要上演每年一度的金剑国士的比武,八名选手最后争夺每年度第一金剑的美誉。他们的剑匣上将会镶有一个金色的葫芦。

这些年,有蝉联获得金葫芦的,也有累计多次获得金葫芦的,他们之中以军队的人最多,其次是士人,因为士人中有不少是江湖人士,他们没有在侠客榜上留名,便到武士榜标号。官员和学生则极少。所以毛逵想,今年太学生最差也能获得多个铜剑的称号,如果运气好,还能获得银剑的名次,这样来年获得金剑甚至国士,才能指日可待。

八月的上旬是社稷日,从中旬到下旬开始学生组的比武。学生组包括皇宗学、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因为其他校所在城郭内场地狭小,只有太学在东城外,院子以及场馆宏大,每年都到太学来举办。所以必须称这个期间,把比赛规则和动作技巧磨合好。

击剑馆的室内陈设与其他读书的馆所不一样,从入口转过屏风,大厅十分宽敞。中央是练习场所,在往里是四个横向条形一尺多高的台子,成器字形排列,台子之间是裁判桌椅,大厅的两侧是学生椅子,椅子的后面是箭靶,技击课程还要穿插学习射箭,不仅鲜卑善射,文人士族也列为六艺之一。最后面是器械位置,器械的后面有几间屋子,博士室、更衣室等。

学生们进馆后,都在一侧座位坐好,座位是助教依据上课名单事先安排好的,一共分了四组。分组是博士与李辰几个人讨论的,第一组由李辰带队为高级队,先不设人员,由他从中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