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没底的。上周围棋课程大家基本上互相了解一点了,以王钦王林兄弟应该是最厉害的,其次是武将家门的,最次才算李辰这些人。因此这个比赛如果报名不好,恐怕要出现4:2:0的比分,而李辰他们最好的结果恐怕不会超过1分。
看见大家表情各异,魏收感觉达到目的,又说:“当然这是第一场,第二场是比诗。本旬末柳博士不是定下来到神树诵诗了么?我们每次社日的咏诗都进行排名记录。那么这次比赛的规则为,各国按排名最靠前的五个人选,参加总排名,这十五人中,最后一名得1分,最前一名得十五分,三国累计比分,积分最多为胜,并按总比分,分摊600总积分。所以大家可以在同窗之中尽可能争取优秀的人选参加自己的国家,来争夺前十五名的名次。”
诶呀,这个也很难啊。第一场比赛,要求的是知己知彼,通过调整对决人选争取差异获胜。第二场比赛,需要考虑诗歌的评判尺度符合这些博士大儒的眼光,真的需要好好斟酌。同时还要争取同学中没有阵营的人要加入到自己的国家中,尤其还有不少女生。
“第三场比赛,就是武士预选赛。刚才我去博士祭酒大人那开会,议题就是讨论今年太学武士预选比武的参加名额。每年皇宗学、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各推荐二十名选手,争夺前二十名的铜剑和铁剑,来参加京师的二十名金剑和银剑的选拔赛。祭酒大人征求我们的意见,当然应该是以毛博士的推荐为主。所以我们第三场比赛的胜负仍和第二场一样就以前十五名的数量和名次决定,三国中凡是属于你们阵营的,按最后的排名,第一的得15分,最后的得1分,累计计算比分。这样我们第一场斗智,第二场斗文,第三场斗武,三场定输赢,公平合理,不偏不向,你们说是不是呀?每个国家的获得的分数,定期累计,积分除了进行阵营胜负外,还对各队人才个人平均分配,形成个人的积分,当然参赛的人才会按名次额外得分,积分高的定期给与荣誉或其他的奖励。”
文斗、武斗、智斗,魏博士不愧是聪明绝顶,难得怎么想出来的。三国中,魏国人才均衡,文武智都居于中油,蜀国偏智力文学、武功差强人意,吴国偏武,文学次之,智斗相差甚远。综合起来,大家没没有明显的差距,绝对的优势。博士这个安排这时极尽合理的。
下节课就要比赛对弈了,各国要先推选四个选手,但推选人员之前还要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三国分立,各国要争夺地牌,也就是同学数量。毛博士说:“现在就开始,三国分立。魏国在中间,吴国在东边,蜀国在西边。你们各国要招揽更多的人才,各位同学们也都要各自找到一个归属的国家,当然这里也存在一定的技巧。人才都在一个国家,那么机会有限,不会给个人太多的展示,同时获得的积分分配起来人均也很少。而一个国家人才过少,虽然有锻炼的机会,但胜利过少,奖励也会很少,奖励的基础分也少,个人自然也少。所以三个国家和所有人才要掌握好这个平衡。总体上讲,积分的设置原则为:人才越多的国家,集体荣誉可能多,人才少的国家,个人荣誉可能多,大家按意愿选择吧。”
大家基本上听明白了,于是呼呼啦啦的战队。当然也有不知道去那个阵营的,三国都互相拉拢。也有的同学子细挑选阵营,感觉武功不错的都去蜀国,因为蜀国总体武功弱,以便有机会展露。感觉自己棋艺和术数不错的去吴国,因为吴国这方面总体差。感觉文采不错的就去魏国,因为那边武将子弟多。大伙一阵忙活,快下课的时候,才分完。
分完了队,他们的桌案的小牌由助教增加一个字,分别是魏蜀吴。同时助教也登记,之后要通知其他馆的助教一同处置。大家正忙着,忽听馆门一响,从屏风后面转出几个人,是博士祭酒的助理和几个管理博士,元美仪、元静仪也在其中,李辰一看,两眼不由得一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