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如果没有你(1 / 2)

敦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深埋着数千年的历史;无数的英雄史诗,堆砌成大漠绿洲的脊梁,不管是干热风、黑沙暴这样的天灾;还是那数不清的侵略、战争与屠杀,都不曾使他真正的屈服过。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在这里不断交融碰撞的文明,形成了它极具地方特色,却包容着世界精粹的文化传统。

这里有来自古代印度的佛教艺术;信仰促使着人们用双手一点点的挖掘,创造与描绘出的心中信仰本身的形状。这里有来自古代中原的建筑文化;玉砌雕阑、朱阁青楼,月牙泉旁的建筑古朴雅肃,屹立在鸣沙山的环抱之中。

这里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咽喉,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与阳关,锁住了多少的尔虞我诈、恩怨情仇,围绕着低矮的土夯汉长城,风沙侵蚀了多少民族的悲歌。(不写了,再写下去这章就没正文了!!)

老人坐在鸣沙山满是沙尘的斜坡上,望着日益缩小的月牙泉。清澈的水面倒影着的天空的颜色。

那时候,没有旅游这个说法,大家有时甚至吃不上饭,这边嬉戏的人们就更加的稀少了。只有,那些年轻的姑娘与小伙子,为了约会,会时不时的来这边玩耍。

老人与他的老伴,也是在这里偷偷的约会的。

在千佛洞外相知,他们却没有太多的沟通;灵魂的颤动,让心灵有了新的寄托。只是,父母自幼教导的礼节督促着他们。让他们只是轻轻的交流了两句,便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大漠辽阔的天空。

但是,大漠的孩子们没有学会南方的温婉,也不会屈服于世俗礼节的约束。爱,便是爱了;喜欢,也就自然的,处到了一起。爱情,有时不需要太多时间的雕琢;眼睛凝视之后,相视的一笑,便是一生的牵手。

年轻时的老人,喜欢站在沙漠上。辽阔的沙漠,一望无际,让人的心灵,似乎也格外的豪迈;即使是风沙漫天,燥热干旱。

而老人的妻子,则喜欢绿水青草,玉砌雕阑。沙漠广阔,却终究太过单调。虽然生在大漠上,她却依旧热爱上天赐予生命的五彩斑斓。

于是,鸣沙山环抱的月牙泉,便是两人最喜爱的地方。

这里不止风景优美,更重要的是远离了世俗,让饱受封建思想困扰,无法一诉相思之苦两人,有了互诉衷肠的地方。

那时的老人体格强健,月牙泉又距离老人的住处不是很远。(距离敦煌城南五公里左右的样子)所以,老人会时常骑着骆驼,与还未成婚的妻子一起,从敦煌一路来到这里。一起看看被大漠包裹着明珠,聊聊自己的烦恼,牵着手度过美好的时光。

我答应过你,会常来这里陪你。

可是,对不起啊。我老了;身子骨,也没有从前那么硬朗,一直到了现在才回来。

你知道么,现在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孙子也。。。。这臭小子。。。人呢

老人听着鸣沙山,因为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而发出的“嗡嗡”声,对着前方的月牙泉感叹着。

嘴里说着老人与妻子,相恋的回忆。

回过神,却发现原本坐在身旁的男孩,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踪迹。

鸣沙山很大,到处都是沙石;风声呼啸着从山间吹过,导致石英为主的细沙粒震动或是滑落。空旷的沙面便会发出“嗡嗡”的声响。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中,沙丘堆成了山状,围绕着月牙泉。

白日,游客熙熙攘攘的来到这里。三三两两的在沙丘上嬉戏,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沙漠的游人,总是会忘记辽阔沙漠下,掩埋着多少迷失方向的骸骨。

老人着急的,寻找着男孩。唯恐男孩,在没有人阻拦的情况下,进入了鸣沙山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这屁娃娃,怎么又一声不吭的跑到这里来了。

来到月牙泉的塔楼旁,看着刚从塔楼底下的小卖铺里买了饮料,正一个人坐在一边的长椅上,怡然自得的男孩,满脸的无奈。

来到男孩的身旁,坐下,看着从过去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丝改变的沙漠。沉默着。

太阳,似乎已经失去了光芒,沙漠逐渐的暗淡下来;风沙,却依旧呼呼的在耳边作响,刮得裸露在外的皮肤生疼。

满是游客的鸣沙山,也逐渐的安静了起来,好像刚刚的喧闹,完全不存在在一般。

灯光从头顶亮起,原本老人记忆中,波澜壮阔的月牙泉,现在安静的好似沙漠中娇嫩的姑娘。

现在的孩子们不会知道,这里原本拥有一片多么宽广的湖面,而现在却只是一汪浅浅的清泉。

是了。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

时代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与我们息息相关世界。

那些世间的潮落潮涨,如今只剩下文字、雕像或者记忆中的画卷。

人们牢记着,那便切实的存在在这个世界。

人们忘却了,那便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