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真正的生活(1 / 2)

阿勒泰,位于新疆的最北边。这里是通往中亚与东欧的丝绸之路北通道的重要地区,拥有着明亮星空与绚丽的自然风景。阿勒泰,这个名字中便蕴含着“金山”意义的地方,不仅有着无数珍贵的有色金属矿产,可可托海的蓝色宝藏(蓝宝石)更是闻名世界。

打开帐篷的拉链,清晨的阳光分外的刺眼。身上还穿着因为宿醉,而没有来得及更换的衣服。秦宇揉了揉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提着水壶,起身去往阔孜毡房后的小溪旁。

清晨的草场格外的寒冷。但是,四周满是在羊圈内“咩咩”叫唤的羊群,所以也就没有那样的冷清,站在小溪旁,秦宇嘴里呼出的水汽,直直的消失在了空气中,山腰上的气温总是比城市低了几分。望着远山山顶,不知何时才会消融的白雪,耳边充斥着羊群的低吟,草场的清晨满是生机。

“呼呼~~~”

大概是因为喝了太多的烈酒,阔孜今天反常的没有早起。于是,秦宇也没有叫醒他,只是一个人坐在帐篷旁吸着泡面。对于一个人住且单身的男人来说,泡面什么的可是家常便饭,它的出现频率,甚至可以超过米饭。

这也亏秦宇的运气不错,自从改革开放后,许多的哈萨克人也学着定居起来。他们会在草场的附近,建起一所所原木制成的木屋。每天用从城里买来的泡面香肠,与牧民和像他这样前来暂居的人,进行着交易。

而阔孜,大概因为是在城里长期住过的人,所以总是下意识的将自己的毡房,安放在离木屋不算太远的地方。所以,每当秦宇想要买点什么吃的的时候,他就可以骑着马,跑到这里的小店,购买一些食物回去。

唯一的不便,就是即使定居之后,这里的哈萨克人依旧不是很会说汉语。所以,沟通上只能是手舞足蹈的连蒙带猜。

“秦宇朵斯,你居然一个人缩在这里吃独食。”

刚刚宿醉才起的阔孜,伸着懒腰从毡房内出来。看到秦宇蹲坐在帐篷前,一个人在吃着泡面,便上前打趣道。

秦宇头都没有回,只是说了一句:“谁让你喝了那么多酒,我刚刚在你的毡房外叫了半天,你都没理我。”

阔孜听完,哈哈大笑道:“秦宇朵斯,雄鹰的子孙,怎么能忍受别人的挑衅呢?你没看到挑衅我的孟加沙尔,因为激怒了我,最后吐成了什么样子么。。。哈哈~~”

“呵呵,我只看到你和孟加沙尔一起,勾肩搭背的围在毡房后面,一起吐的死去活来。把毡房外吐得一塌糊涂,还不许别人把你们拉开。”秦宇将碗放下,擦了擦嘴说道。

“哈哈,是这样吗。我忘了,哈哈~~”

阔孜摸了摸头上的帽子,尴尬的大笑起来。

秦宇撇了撇嘴,没在说话。只是走到了小溪旁,用手摸了一把溪水中的细沙,将碗里的油渍清洗干净。这是来到阿勒泰后,阔孜在秦宇四处寻找洗洁精的时候,教给他的小技巧。这样既干净,又不会污染水源,不得不说,这些聪明的哈萨克人,在北疆漫长的游牧中,懂得了许多,城里人根本不知道的小知识。

洗完了碗,秦宇便被阔孜拉着四处游荡起来。

阔孜与一般的牧民不同,读了不少书,还在城市里闯荡了多年,学会了普通话,且在城里与牧场,都有着不错人缘。

作为少数几名,去过城市却依旧回来放牧的阔孜,平时并不用时常照看他的羊群。部落内的牧民们会在放羊的时候,顺便将阔孜的羊群一起带到水草更加茂盛的地方去。

而阔孜,作为人与人,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间的桥梁;简单的说,就是外交官的身份,平日里负责的,是如同秦宇这样的汉族人,与哈萨克人的交流问题;以及协调当地政府与附近部族的关系。

总之,阔孜的主业其实并不是放牧,拥有两种语言,且对两个民族都有着客观认识的阔孜。是这些游牧部落与现代社会交流的桥梁。

“秦宇朵斯,你看!!这边的木屋,去年就可以用上电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阔孜说道。

“我知道,肯定是你的功劳么。”

秦宇心里想着,嘴上去没有说话。

阔孜却没管这些,直接说道:“因为,这些都是我像政府申请到的,不错吧!!”

好吧,不否认,阔孜对于他们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你老在老子面前吹个没完算什么事啊!!

秦宇一边骑着马,一边听着阔孜指点着,在他的“努力下”建立起的大好河山。

秦宇说:“阔孜朵斯啊,我们是不是该去看看你的羊群了?”

阔孜意犹未尽,指着前方说道:“不急,那些今天有散别克帮我放牧了,我先带你去领略一下哈萨克的新面貌。”

你那是让我领略什么新面貌,分明是在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么!!

秦宇便是不能忍了,说道:“可是,我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