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没见到岑少白了。
这天,张宝儿与华叔来到岑少白的住处,却被告知岑少白去了慈恩寺。
岑少白与张宝儿相识便是在慈恩寺,岑少白起家的地方也在慈恩寺,想必他是故地重游去了。
“走,我们现在就去慈恩寺!”张宝儿也突然来了兴趣,想去慈恩寺走走。
张宝儿话音刚落,却见斜刺里突然出来一人,华叔反应极快,腰间长剑蓦然出鞘,已指向来人的喉头。
张宝儿觉得那人眼熟,猛地想了起来,笑道:“张顺,怎么是你?”
此人正是那日张宝儿在狱中见到的那个小偷张顺,若不是他的积极配合,这长安城的小偷恐怕还不好除去呢。
“大人,正是小人张顺!”
张宝儿见他穿着一身衙役的服装,不由惊异道:“张顺,你何时成了衙门的差役了?”
张顺看了一眼华叔,华叔将剑从他的喉头撤下。
张顺躬身施礼道:“前些日子京兆府已经将小人录为贼曹,专门负责缉捕盗贼事宜。”
张宝儿笑道:“周府尹这也算是知人善用呀!”
张宝儿做了刑部侍郎,极力向李显推荐周贤继续做京兆尹,李显对张宝儿信任之极,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于是,周贤官复原职,继续做了京兆尹。
张顺递过一个包袱,轻声道:“这是阿娘让小人专门送给大人的,她说大人您是好人,不仅还了百姓朗朗乾坤,而且还让小的迷途知返,大人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张宝儿接过包袱打开一看,竟然是几双手绣的鞋垫。
张顺有些羞赧道:“阿娘怕大人看不上,但这是她老人家的一片心意,请大人一定要收下!”
望着那细细地针脚,张宝儿没来由的一阵感动:“我收下了,张顺,记得替我谢谢你阿娘!”
“唉!”张顺答应道:“大人,那我就先回府衙了!”
张宝儿顺口问道:“对了,张顺,长安城的小偷现在还有吗?”
“基本上绝迹了,小偷就那么点门道,只要有懂行的人在,他们也就无机可趁了!”
张宝儿拍拍他的肩头道:“以后好好干,别让你阿娘失望!”
望着张顺离去的背影,华叔嘿嘿笑道:“看起来这个张顺还真是个称职的贼曹呢!”
张宝儿点点头:“能迷途知返已是不易了!”
快到慈恩寺之时,张宝儿见一个年轻僧人也正朝着寺院走去,他的身后还跟进着几个泥瓦匠模样的人。
张宝儿瞅着这僧人十分眼熟,便上前打招呼道:“这位师父,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那僧人一愣,看了张宝儿一眼道:“施主好眼力,几年前施主在敝寺住过一夜,那天便是贫僧为施主带的路。”
张宝儿想起来了,当年张宝儿与侯杰跟进着陈松从乡下来长安,第一天便住慈恩寺,眼前的这个和尚便是给他们带路的那个小沙弥,难怪会看着眼熟。
张宝儿笑道:“原来是故人,这也算是有缘!不知师父怎么称呼?”
“贫僧普润!”僧人笑了笑道:“贫僧虽然久居寺中,可也知道些市井中事,施主现在可谓是贵人了!”
张宝儿瞅了一眼普润:“你知道我的身份?”
“贫僧有一次去采买物资,在西市见过施主风采,那些太监实在可恶,施主送他们去地狱也算积了德了!”
张宝儿知道他所说的是上次杖杀宫市太监一事,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施主可是来还愿的吗?”普润问道。
“那倒不是,我是来寻岑掌柜的,当年他也是住过贵寺的!”
“原来是寻岑掌柜的!”普润点头道:“敝寺的僧人都认识岑掌柜,他在敝寺住的时日要长些。今日一大早,岑掌柜便到寺里来了,我出寺时还见过他!”
说罢,普润朝着身后几人道:“你们跟上!”
张宝儿看了一眼那几人问道:“他们是何人?”
普润道:“前几日刮了一场大风,寺里几处庙檐皆有残损,弘智方丈吩咐小僧去请几个泥瓦匠来修补。谁知在半路上便碰上他们几人,他们装扮行头,包内全是泥瓦工具。我上前一问,他们正好是泥瓦匠,便与他们商谈议好了价钱一起上回寺了。”
张宝儿笑道:“这么巧呀!”
普润道:“看来是佛祖保佑我了!”
几人进了寺,张宝儿找到岑少白,两人在寺里用了斋饭,聊了很久才离开了慈恩寺。
刚出了慈恩寺,便看见普润急匆匆从寺中出来。
张宝儿对这个普润有种说不出的好感,他笑着打招呼道:“这么巧?又见到普润师父了?”
“啊?施主,您这是要回去吗?”普润的表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