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内忧外患3(2 / 3)

利、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余万兵马杀奔京城而来。当初李渊令齐王元吉率军抗击突厥。驰救乌城被突厥所围困的罗艺。但李世民为一已之私,不顾国家安然,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事件,使突厥一路无阻,长驱直入,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为之震动,满朝文武恐慌!

李世民脸上一阵红一阵青。他恼怒地扫视群臣,大声:“慌个什么?孤与突厥结盟已久,他们此来,无非就是抢些粮草之类的物质。我中原大国,难道还缺少这些吗?……且看孤如何退敌吧!”

李世民亲率六骑到渭水,与颉利隔河相会,以兄弟结盟,表示臣服,送给突厥人大量的金帛、粮草和美女,颉利、突利可汗的军队才撒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从此(公元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李世民都是对突厥称臣。直到12年后,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出现分裂,突厥的实力逐渐下降,李世民才有能力命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才结束了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的历史。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突厥兵马刚从长安掳得大批的粮食、珠宝和美女而去,泾州又传来军情急报!——罗艺起兵,过关斩将,杀向长安城,为太子报仇。

李世民大惊失色!泾州的燕郡王罗艺,一向亲近李建成。罗艺本是南陈大将,他带兵打下幽燕一带之后,隋帝已灭了南陈。隋将杨林率军和罗艺对峙,双方交战数月,死伤无数,最后隋帝封罗艺为北平王,允其王位世袭,听调不听宣,镇守北疆,罗艺才降了大隋。唐灭隋后,在罗成的劝说下,罗艺才顺了大唐。李渊赐罗艺姓李,封为燕郡王,武德四年六月,随太子征战,灭掉刘黑闼后,罗艺请求入朝,唐李渊盛情接待了罗艺。拜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任十二卫天节军将军。罗艺从自从和太子李建成相交后,成为太子的嫡系部队。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罗艺从幽州调集来300名突骑,补充在东宫担任警卫的低级军官。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十四日令其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守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泾河北岸),屯兵在华亭(今属甘肃)和弹筝峡(今甘肃平凉西北),以备突厥。“玄武门事变”前,突厥颉利可汗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乌城告急,李渊命齐王李元吉率军前去救援。罗艺率唐军与突厥死战,期待援军快点前来解围。幸好,李建成事先令并州刺史张纶就近营救乌城。张纶飞骑诱击突厥,突厥南向进击。罗艺乘机冲出重围。罗艺从乌城脱险后,一边与张纶整军;一边等齐王率军共击突厥。却不曾想到,几天后,太子、齐王喋血玄武门!罗艺闻讯,热泪奔涌。大呼:“哎呀!……国家之大不幸也!”

当时,山东曹州女巫师李五戒极力劝罗艺起兵讨伐李世民。李五戒朗声道;“逆贼秦王,虽居大位。但其行径恶劣,天人共愤。燕郡王奉密敕讨伐,是顺天应人,大吉大利!我得仙道,能治百病,还会相面,准确无误,因此而远近闻名。太上皇闻我之名,才传召于我,远赴京城……这也是上天安排的一个机缘啊!”

罗艺面色潮红,双目发亮。当日筹划起兵之事。罗艺集合天节军,与张纶这三万并州将士列于队前。罗艺、张纶、黄杏飞、胡生武等人侧立两边。罗艺大步向前,面向三军,高声呼喊:“孤奉密敕,率兵入朝。全军将士,听令:出发!——”

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寒风凛冽。军旗飘扬。

天节军左、中、右三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张纶、黄杏飞、胡生武分作领军前锋。罗艺策马奔驰,脸上放着兴奋的光彩。天节军进至豳州境内,豳州别驾赵慈皓出城叩首迎接进城,安排军食宿。罗艺一挥手,张纶、黄杏飞率大军趁势进入了豳州城,罗艺乘机令天节军迅速接管了四座城门防务。

情知不妙的赵慈皓慌忙策马疾驰,找到统军杨岌商量,令他飞马急报京城。不久,李世民的诏令传来:“罗艺伪称密敕入朝,实则率兵作乱。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等为行军总管率兵讨伐罗艺。”

赵慈皓接过快报,目瞪口呆!杨岌耽心天节军势大,攻之不克,驱之不走。奈何?赵慈皓设计入城****,在酒里放迷药,把罗艺等将领放倒了。燃放烟火为号,再带兵入城活捉罗艺等将领。同时派人去联系长孙无忌的讨伐大军,迅速赶来。

皇宫宽大的殿上,显得异常冷清。李渊与尹妃、张妃看三五个宫娥歌舞。

这时,崔敦礼入殿。身后跟着三个内伺,每人捧着一只木盒子。

“哎哟!终于有人来看看我们了。呵呵……”尹妃的苦笑还没笑完,崔敦礼无礼的声音就响起:“太上皇,圣上令臣送来三件东西,请太上皇过目。”

李渊奇怪地注目过去,三个内伺上前,揭开盒盖:——啊!三个人头呈现在眼前!尹妃大惊失色,几近昏倒。李渊脸色一沉,双眉紧锁,恼怒:“这……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