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陆是万物生灵的乐土,经过无数年的繁衍生息,人类最终成为这片乐土的主宰。
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战争,有战争的地区就会有领地之争,领地逐渐庞大的地区最后就成为了国家。
现如今华夏大陆已经被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瓜分和控制着,乐土最终演变为人类争夺的属地。
大陆虽有一百多个国家,但是真正可以算得上有战斗实力的国家却不足三十个。
无数小国拥有巴掌大的土地如何能抵御强敌入侵,他们只能附属在大国庇护下才能苟延残喘。
他们也有国号,只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与其他种族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他们尽管受到保护,却局限独立在很小的地域里,不能拥有自主权利。
目前称霸一时的有五大国,被称之为五霸争雄时代。
其中最为强大的是秦国,他们的国君秦易王是个雄才伟略的人物,他励精图治,寻求变革,大力发展农业。
秦易王本身就是习武之人,因此举国崇尚武力,猛将如云,将一个之前颇为弱小的国家在不断征战中逐步的壮大,直至如今五霸之首的成就。
其次是汗国、立国、季国、和兆国。
季国的国君季景王名叫鲁力,鲁力是五霸之中最文弱的君王,他文采了得,有儒家风范,尊崇‘仁者爱人’。
是当时少有的仁柔君主,虽治国有道,却唯独不尚武力,在五霸争雄之期他一直主张避让求和政策,对强敌采取怀柔战略,以最小的舍让换取最大的平安。
得到好处的其他霸主自然时常到季国来讨要更多的好处,谁叫季国的季景王是个懦弱的文仁王者,有好处不沾那是傻瓜。
季国不作为的消极策略,被当时的藩国嘲笑,认为这样的大国已不值得尊重。
有道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就连比季国弱小的国家也敢于大刀阔斧的前来挑衅,想要谋求分的一杯羹。
一味退让,不断割出城池换得和平的做法,使大片的土地成为他国囊中之物,几年下来,几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流失,被多国占领,而越来越多的小国也加入了欺辱的行列,照此下去情势堪危,但是仁柔的景王却无动于衷,始终认为自己的仁柔之道可以感化强敌的,而且丢出去的土地都是些蛮荒之地,并不为过。
面对越来越弱的国体和在武力上不作为的国君,季国的人民终于忍无可忍,那些力主御敌的人们和无数武将联合一心,聚集起上万的人,如潮水一般涌向君王殿前聚众请缨邀战,恳请君王不要再以土地换和平,如果不然那就逼宫。
最终季景王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拜大将陆高宣为主帅,统领十万大军,对抗敢于前来挑衅的强敌,安内攘外,坚决杜绝受外敌的侵占。
陆高宣的父亲陆中淮是开国功臣,与开国君王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陆家也因此享受世代功勋的待遇。陆中淮从小培养他唯一的儿子陆高宣熟习兵法,勤练武艺,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将,至他年老退位,便可由他接替将位。
陆高宣可说是位天才,他八岁习武,拜名师习得一身好武艺,到出师时武学修为已经极高,下山之后更是自创了一套剑法,命名为‘千机变十三式’,其在武学上的造诣竟超越了他的授业恩师。
另外他又自小习熟兵法,对战演练时使用的阵法计谋总是屡获奇效,鲜有对手,让其他武将刮目相看,当下已是季国相当有声望的武将。
陆高宣果然是个非常出众的武将,他用十年的时间不停地征战曾经欺辱过季国的国家,无数次的战争就是向低估者挥舞拳头,不但要将他们打怕,还要把他们吞并的土地再次抢夺回来。
到他四十岁的时候,他不仅完成收复失地的重任,竟然将国土扩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使其他四大霸主再也不敢任意妄为的挑衅季国了。
经过二十几年长期大杀四方的征战,陆高宣于他四十五岁之年班师回朝,受到季国上下最隆重的迎接,季国国君季景王更是率领文武大臣远上二十里处接迎。
因为战功累累,季景王特册封陆高宣为威武侯,列一等公爵位,赏通州一州之地作为其领土,并亲自下令为威武侯打造别具一格的侯府,侯府的规模之大仅次于君王殿了。
陆高宣深感君王恩浩荡,一直不敢以侯爷自居,就连侯府落成后,陆高宣也拒绝挂匾‘威武侯府’,而是挂上低等次平民化的‘陆侯府’的匾额。
陆侯府与威武侯府是两个不同级别的称号,侯府在季国不下十来个,可威武侯府却只有一个,而且是等级最高最有权威的象征。
季景王鲁力对于陆高宣不居功自傲,能够低调处理身居高位的做法很是欣慰,他还一直担心班师回朝的大元帅会功高震主,不把君王放在眼里的担忧;如今看来实属多心了,因此更加的信任陆高宣了。
季国的人民只要一谈到季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