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梅花劫(2 / 3)

月老志 风斯在下 4375 字 2016-05-26

乌仙经交给他。

古长鸿想起往事,面上露出腼怀之色,对于雄虺和银狐的逼问浑若未闻,沉吟了半晌,才唏嘘不已的道:“传说九龙盏蕴藏着天地生机,具有续命延年的功效。师尊苦心孤诣盗取九龙盏,自然是为了治病救人。”

“师祖陆压道人封神大战后走访天下寻找九大金乌皇子陨息的旧址加以镇伏。防止阳气溢散人间为害。有道是,十日齐出,赤地焦土,寸草不生。是以东君大羿射落其九,人族才得以生机绝续,繁衍生息。但是运数有定,盛衰可循,天地大劫,命不可逃。数十年前,诸天大战,杀人盈野,流血漂橹,六道首领纷纷以阳乌自命,虐流天下,罪恶滔天。”

“在大摩国则有自号纯阳真仙,全真教主的莽新天雄力自视,惟我独尊,连草木都遭其戕害。昔时武则天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下诏是御苑百花一夜之间尽皆开放,独有牡丹不惧淫威,安之若素。武则天老羞成怒,将牡丹贬谪千里,移居洛阳。莽新天的骄狂无知又胜过武曌。”

前古部族多以神兽为图腾,仙道昌明则以花为徽志。故而三界万国多择取一种花卉称作国花。这在小国寡民、物产微薄的仙国当然易于别择,而中夏花种何只千万,享有盛名的也不下百数十种。想要选择一种作为徽志颇难取舍。

原本牡丹有花王之名,又曾抗拒至尊,洵有王者宁折不弯的气度。但周敦颐《爱莲说》曾予以品评,说“牡丹者,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种论调一出,牡丹俨然成了富贵门庭、无识庸众的象征,文人学士更无人称道了。

相反,梅花却日渐崭露头角,成了文人学士争相吟咏的对象,足以和牡丹分庭抗礼。

梅花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和兰、竹、菊号为‘四君子’。向以傲骨冰清著称于世,比起兰、菊、荷、桂之类自是稍胜一筹。

众香国中,梅花是惟一可以和牡丹一较长短的了。

莽新天平生喜欢附庸风雅,梅花的品格吟咏者甚众,无非是夫子自道罢了。莽新天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模仿陆放翁的卜算子写了一首,十分肉麻不通。

按照才子佳人的通例,梅花仙子看到这首大表歆慕的小词应该有所表示,莽新天手眼通天,颂声如潮,他的治下就算道路以目都要治个腹诽的罪名。

梅花仙子识相的话就应该自荐枕席,到时莽新天龙颜大悦,别说国花就算君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梅花仙子得了几多文人雅士的青眼,像林和靖,姜白石,陆放翁,哪一个都是冠绝一时、名留千古的大才子,文墨佳题浸润骨髓,神魂中自然留下烙痕。

就像庙中的神像,看似个泥塑木雕,多少人对他低头膜拜,自然具有了神灵的威严。

其实莽新天骨子里是很讨厌梅花这种傲骨的,他的词肉麻不通也就罢了,对梅花的贞刚也无一语道及,无非是说她不合时宜,孤僻而不驯顺,所以由始至终都没有钦定梅花为国花。

龚定庵《病梅馆记》讥评的就是这种心态。许多人喜爱梅花和喜爱牡丹的心态别无二致。无非逢迎时流,显示格调罢了。他们所谓的喜爱也只是拉杂摧烧,也满足自己变态的审美和难以启齿的私欲。

莽新天对梅花不肯屈从怀恨在心,别有用心的说:“梅花当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无知苟且,曲学阿世之流,于是奉若纶音,“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名为爱之,实则害之。平民百姓缺乏智识,好比泻水置平地,驱之东则东流,驱之西则西流,毫无自主的能力。这样一来,天下的梅花都遭了荼毒病害。

古长鸿感叹道:“当莽新天之时,凡是中其忌讳的都惨遭荼毒,虽不只梅花一种,而梅花这种倔傲贞刚的品格被害尤甚。师尊眼见群魔乱舞,举国上下,乌烟瘴气。长此以往,梅花有亡种的危险。这才甘冒奇险,潜入游魂宫盗取九龙盏,借助法宝中的少阳之气,帮梅花仙子修复花魂,调养元气。”

明钦听他说了许久,方才明白天禽上人盗取九龙盏竟然牵连着这么一桩花种惨祸。对莽新天的倒行逆施感愤不已的同时,于天禽上人不由肃然起敬。

便是晏轻舞这样事不关己的人也觉得殃及草木是大煞风景的事,莽新天狂悖无人理真正做到了虐流天下,毒尽苍生。

狐虺二怪只关心九龙盏的下落,对梅花的遭遇甚觉无谓,追问道:“说了半天,九龙盏到底在哪里?”

古长鸿哑然失笑,嘿然道:“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两位怎么还不明白。九龙盏是师尊盗出来救治梅花仙子的,东西当然在梅花仙子身边。不过她可是天庭授箓的司花仙子,两位若要抢夺九龙盏,还是仔细考量一下为好。”

花木也是三界有灵的物种,凡是有灵之物都会有仙人司掌。据传掌管三界花卉的是百花仙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