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许叔,有嫌疑的人找出来了没?”我突然问道。
“警员们正在通知,应该差不多他们就要来了吧。”许警官说。
这时,一个警察跑了进来:“警官,死者名为王思哲,42岁,死于14点35分左右,死因是爆炸受伤和化学中毒。”
“在那个时间之前来过这里的所有人都找出来了吗?”许警官问那个警察道。
“都找出来了,正在逐个通知。”那个警员回答。
“嗯,谢谢。”
“不用,警官。我先走了。”那个警察敬了个礼,走了。
不久后,三男一女走进了案发现场。里面有三个人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一个是这座大学里的学生。恰巧的是,他们都认得死者王老师,而且三位老师跟死去的王老师的来往都非常频繁。
我看到柯北正靠在案发现场的墙壁上,正在思索着什么。突然,他跳了起来,脸上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不,我知道了,凶手在爆炸时可能并不在这栋楼上,而是在对面的宿舍楼上进行监视!他在那里监视着这间化学实验室,等到死者王老师在这里面做好后,拿起遥控器的开关,引爆了炸弹。而且这炸弹不可能是定时炸弹,因为如果是定时炸弹的话,假如在爆炸的时候王老师不在的话,那么爆炸就白费了,对吧?”
“你这么说也不是没道理,派两个警员去查查那个时间里那边六楼的监控记录,如果能找得到当时站在那边天台过的人的话,那你这个推理也许就真的能帮这个案子一把了。”我无奈的笑笑道。
“那么,你现在就去查!”柯北指了指旁边一个小警员,命令道。不一会儿,符合条件的人真的被找出来了,而且只有一个人,是一个小伙子。我暗地里笑道,这个人运气真差,就因为在天台上站了一会儿,就被柯北这蹩脚警察给当嫌疑人抓起来了,虽说也不能排除掉他的嫌疑。
那先被找出来的的四个人,男的分别是陆老师,吕老师和小刘,女的那个人也是这里的老师,姓徐。
陆老师是生物老师,他中午经过这里是因为上午上课的时候,不小心将东西落在隔壁的生物实验室了,到了中午的时候他才想起来,便回到生物实验室去取。柯北又怀疑他在去到生物实验室之后,将炸弹扔到成为案发现场的化学实验室,我听后笑他:“当时的监控记录上,陆老师压根没带啥东西,不可能会将什么物品带进生物试验室,就算是事先准备好的,要将炸弹准确无误地投到隔壁的化学实验室,这也不是容易事。再说了,在案发现场并没有找到炸弹的痕迹,这又要怎么解释呢?”
本来以为他会哑口无言只好认输,没想到他竟然信誓旦旦地回答我说:“怎么就不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呢?而且当时火势那么大,就算是再坚硬的炸弹壳,也未必不会被融化吧?”
我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了,只好转头向第二位嫌疑人——吕老师。他也是化学老师,当时他知道王老师要去化学实验室备课并做一做实验,他当时也有问题想和王老师探讨探讨,所以进去了化学实验室。他当时还拿着一个圆形鱼缸,说是想美化一下化学实验室里的环境。实验室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放鱼缸的地方,所以他找了一块木板,将鱼缸搁在窗边了。那个学生小刘比吕老师晚到化学实验室,也是想找王老师探讨问题的,去的时候也看见了那个鱼缸,在日光下晒着。我又想起了窗边的那些玻璃碎片和那条死去的鲤鱼,应该就是那个圆形的玻璃鱼缸爆炸后所留下的,至于那块木板,应该被大火烧得所剩无几了吧。
接下来就是那个徐老师了,她说她中午刚好轮到值日经过那里也是正常的。而那个后来才被找出来的小伙子,叫詹陆佐,中午之所以去对面宿舍阳台,是因为当时闲着没事干,又睡不着,只好到楼上的天台散步。不过他马上又无聊起来,于是掏出手机,靠在面对着教学楼的围栏上。他的运气可真是差,中午睡不着觉,到楼顶玩个手机还得被怀疑。
调查基本已经完毕,不过我一直很奇怪,在案发现场并没有找到炸弹的痕迹,但是本来很坚固的化学实验试管却又有一根碎了。我转了身,径直走到走廊外——里面太熏了,我都差点喘不过气来了。我无意识的往走廊的围栏外一望,突然看见校外小卖店前,有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路的旁边摆弄着什么,仔细一看,他拿着一个放大镜,正对着一张白色的纸面巾,过了不久,那张纸巾便燃烧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