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国佛教里的养生思维(2 / 2)

养生中国 嵩山奇石 3543 字 2017-05-30

的大雁塔、小雁塔。后来建的寺院以佛像为主,大多数的寺院都没有了佛塔。现在看到的寺院多建有大雄宝殿等高大的飞檐斗拱建筑,用来存放大型的佛像,经书被放在藏经阁。佛塔被用来纪念那些去世的高僧大德,少林寺的塔林是专门用来存放历代高僧大德骨灰的地方,佛塔已经变成寺院的附属设施,远离寺院的核心文化圈。

塔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广泛的应用,用来改变风水。有句名言:宝塔镇河妖。现在能看到各个时期建的塔,他们大多都是因为风水需要而建造的。

佛教中不符合养生思维东西被古人逐渐抛弃了。佛像是佛教文化和中国养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在进入中国以后为适应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做出的改变。

佛教的弟子在中国统称和尚,在别的国家称呼也不一样,这个名字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呼。和是中华文化里面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尚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把和当做最高的追求。

和尚每个人脖子上面都有一串佛珠,有的手里还拿一串,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和尚念经的时候一只手捻着佛珠,一只手敲着木鱼,双目微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入静。为了避免心里胡思乱想,杂念产生,我们晚上失眠的时候也会数数,这和捻佛珠的效果是一样的。在捻动佛珠的同时还活动了手指,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也是很养生的一项运动。

佛珠在民间也有很多的爱好者,很多人都有佛珠,什么材料的都有,木头、玉石最受大家喜欢。最近流行用崖柏做佛珠,崖柏淡淡的香气真的是很好闻。佛珠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喜欢佛珠的人很多不是佛教徒,大家只是喜欢佛珠的养生效果。把佛珠挂在车上,把佛珠拿在手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佛教是追求素食的宗教,素食是否比肉食更养生?这个问题人类争论了很长时间,现在科学证明素食更养生。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健康。

和尚在吃饭时不能说话,这和儒家的“食不语“有同样的作用,食不语的养生作用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是非常有效的养生方式。吃饭的时候说话不仅容易呛着,还容易吸进去空气,说话注意力转移,对吃的食物咀嚼过少,吞咽过快,容易造成饮食过量,产生肥胖。

和尚在吃饭前要诵经,把对食物的敬做到了极致。人对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应该认真对待,认识到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要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会慎重的选择食物,少吃不需要的食物,这样会更养生。

佛教追求的是成佛,也就是修行圆满。在中国人的心中修仙成佛是一样的,修仙是道家的说法,成佛是佛教的说法。佛教的打坐和道教的打坐方式是一样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佛教把养生当做修行的主要目的。佛教有许多的得道高僧,都很长寿,在人均寿命偏低的古代,僧人的寿命普遍高于人均寿命,说明佛教的养生作用效果明显。

和尚剃光头,这是其他宗教没有的制度。短头发更有利于养生,中国男人的头发普遍比较短,留长胡子的更少,留胡子不卫生。在中国很少看到长头发、留大胡子的男人,这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和尚更是选择光头把养生做到了最佳。

寺院的最高领导人是方丈,方丈的意思是他住的房间为一丈见方,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寺院的建筑很多、很广大,方丈选择在小房间居住、修炼是符合养生的需要。短时间人在大房间睡觉,会身体不舒服,浑身无力;长时间住大房间,人的健康会受影响,身体弱的会生病。

寺院的建筑符合中国人对建筑审美的最高标准。每个寺院都又是一个中国园林建筑,寺院建筑也是佛教和中国园林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静为美,静以养生。佛教建筑已经融入了中国的养生文化元素。

寺院的人每天都像是在赶集,来烧香的、许愿的、还愿的、抽签的、测字的,五花八门,能满足各种各样人的心理需要。心理医生是西方人发明的,传入中国一直没有很大发展。佛教在中国代替了心理医生的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