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1 / 2)

养生中国 嵩山奇石 2678 字 2017-05-30

武侠小说盛行,带来了武侠电影、电视剧的热播。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侠文化,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有《游侠列传》,这是侠客登上历史舞台的最早历史记录。在中国的历史中,处处留有侠文化的痕迹,也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文化里面一直存在着侠文化。

成语行侠仗义大家都熟悉,在老百姓中间有一个评判好坏的标准----义,人们干什么都讲究一个义字。对那些做事不讲义的人和取得不义之财的人法律没有办法,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有办法。侠客都是来自老百姓,侠客也是受到老百姓欢迎,大家在遇到不义之人、不义之事的时候也是希望有一个侠客的出现,来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人们推崇的行为准则,能做到的人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英雄、就是大侠。

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品类,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喜欢看,有些不喜欢看书的人却喜欢看武侠小说,有的人别的书都不喜欢看,只喜欢看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在中国形成了奇怪的现象,男女老少都喜欢,读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很多读者还是武侠迷,这个和学历、贫富、年龄都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很早就有,历史上最出名的武侠小说应该是《水浒传》,被戏剧和电影电视不断搬上舞台,深受老百姓喜欢。侠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华文化里面,成为中华文化里面很重要的内容。

现代写武侠小说的作家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武侠小说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的才是精品。最出名的要数金庸,金庸先生的作品高明之处在于把侠定义,金庸把大侠定义为:侠之大着,为国为民。

在金庸笔下侠客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那就是国家和民族。为了金钱杀人越货的是土匪和强盗,他们做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侠客做事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侠客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金庸先生把中国的侠文化看透、写透,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受欢迎。金庸的武侠小说进入学生的语文课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称为大侠的人不一定是武功最高的人,武功超高的东邪西毒并不被人们认为是大侠,他们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扮演的都是配角,甚至还可以说是反面人物。那些为国为民的大侠才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主角,最让人争议的大侠是《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没有什么武功,只是会一些下三滥的无赖功夫,韦小宝能不能被称为大侠?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认为韦小宝不是大侠,这些人是没有真正理解金庸先生大侠的定义。韦小宝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韦小宝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侠,和他的武功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雷锋算不算大侠?这个问题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动画片《雷锋侠》的诞生也反映了人们对雷锋大侠的认可。雷锋无私的帮助别人,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不求任何回报,这就符合大侠的标准。现在很多人自觉学雷锋,这不仅仅是因为响应政府的号召。雷锋精神也是中国侠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雷锋精神不会消失,只是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衰而起起落落。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被当代活雷锋郭明义说了出来,那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雷锋精神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杀富济贫是侠客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对于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不义之财的人,他们可能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侠客就担任了替天行道的英雄人物。有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什么人应该得到善报,什么人应该得到恶报,侠客是很重要的裁决者和执行者。

当今很多的贪官不是被纪委发现的,而是被老百姓发现的,准确的说应该是被侠客举报的。不管举报贪官的人是通过盗窃,还是通过其他手段,他们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侠客。贪官一直被老百姓认为是民贼,贪官就是老百姓共同的敌人,被曝光的贪官就会处在老百姓的聚光灯下。很多逃亡国外的贪官被曝光以后,都是生活在四处碰壁的恐惧之中,因为他周围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可能会知道他是外逃贪官,那他就很危险,随时可能会受到举报和人身威胁。一些自首的贪官也被逼无奈才自首的,这些都是侠文化的力量。

侠文化在人民群众中间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受儒家见义勇为思想的影响,大家都会对坏人坏事做斗争。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伸手相助,但是大家都会在舆论上面对坏人坏事展开斗争,打击坏人,帮助好人,快乐自己。这也是侠文化的内涵,侠文化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在老百姓中间有很强的生命力。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性格,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侠文化都会存在。

现在社会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人比以前少了,古人推崇的侠义心肠也少了,这是传统文化缺失造成的。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或者不愿意伸手相助,每个人的安全感都降低了。

侠客的主要作用就是除暴安良。古代的侠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