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士林江湖(1 / 2)

说晋 玩石书生 3640 字 2017-05-30

东汉末年,江湖纷乱。先有黄巾邪教大行其道,后有西凉掌门胖子董卓掳帝迁都,火烧洛阳。盟主空缺致江湖各大门派争斗不断,由此天下大乱。

数十年的相互攻伐,中原江湖不仅没有出现新的天下共主,反而一分为三,曹魏踞北方,蜀汉踞西川,孙吴踞江东。我们的故事要从曹魏江湖开始。

青龙四年(236),北方江湖都城洛阳,司马昭府邸。随着一道嘹亮的哭声,一个小小的粉嫩婴孩降生了。大凡非常之人降世都有异香相随,或是天生异象。但这些都没有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要说唯一的异象只是胳膊比较长。除此之外只是一个普通的婴孩。但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因为他名炎,字安世,复姓司马,司马昭之子,司马懿之孙,是温县司马氏这个天下大派目前唯一的子嗣。

虽然温县司马氏将楚汉时的赵将司马卯认作先祖,并将其血统归于三皇五帝之一的帝高阳之子重黎,以证明自身为千年流传的大派。但就像县城街边的超市一样,虽然打出百年老店的字号,不过自欺欺人罢了。实际上有据可查的司马氏先祖只有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

但是也不要因此小看“司马”这个姓氏。在东汉至魏晋整个时期,姓氏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光。自从东汉清议盛行,士大夫以此品评人物,激浊扬清,产生了诸多大族世家,这些世家逐渐在江湖占有一席之地。

既然是江湖自然有统领整个江湖的第一门派,此时的第一门派为曹魏朝廷,将整个江湖结为联盟以应对另两个江湖的挑战。江湖盟主自然是魏明帝曹叡,凭借着祖父魏武帝曹操横扫八荒的武功与父亲魏文帝曹丕的精巧手腕,曹叡牢牢的占据着江湖盟主的宝座,号令士林。

士林江湖中又存在着诸多门派,其中不乏名门大派。这些门派的产生大部分要归结于东汉后期清议的风尚。所谓清议实际上就是士大夫对某个人物的评价。但不要小看这个评价,它会左右江湖舆论,影响各派声望。其中眼光锐利,品评精准之人则被成为“天下名士”。他的评价往往为天下人认可,这与古龙书中百晓生品评天下武器的兵器谱作用颇为类似。也正是因为此,士大夫既在朝廷中担任着职务,又有着自身的独立性,时刻受到江湖排行榜的左右。所谓“士大夫非天子所命”。而江湖中人自然要论剑比武,一较高下。比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军事,政治,谋略,清谈等等,这些都会在后文中多次出现。

而这些士大夫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形成一个个门派也就是大族。这些门派一个个都有着雄厚的根基或者独门武功。

其中有世代为官,擅长正统武学,儒学经典的经学世家,比如弘农杨氏。这是一个西汉时十人封爵。东汉时四世三公的古老门派。魏晋时供奉的先祖是东汉太尉杨震,钻研独门武功《尚书》,号称“关西孔子”。另一个同样四世三公的经学世家—汝南袁氏,在魏武帝横扫八荒的过程中不服统治被一举消灭,从此湮灭在历史中。

有的不是世代官僚,但同样凭借在士林江湖的巨大声望衍变成名士世家,比如颍川陈氏。代表人物陈寔,官至太久长,仅仅是个微末小吏,但在江湖中是呼保义式的高人,凭借德行赢得天下士人的敬仰,可谓汉末最具声望的名士。

有的则是在江湖中身居高位,从而开宗立派。比如另一个同出颍川的门派—颍川荀氏,代表人物是在曹操时身居高位的荀彧,其他类似门派诸如琅琊诸葛氏的诸葛亮,诸葛瑾;平原华氏的华歆。

有的则是扎根地方的金钱帮,就是有钱有地从而自立门派。此时最大的地方豪族就是江东孙氏,有钱有势,不断地招兵买马,开辟另一江湖。

整个曹魏江湖中门派层出不穷,清河崔氏,涿郡卢氏,东海王氏等等。许多门派也无法完全按照上述几类区分,有的既是地方豪族,又是传承大派。而有的既是名士家族又是世代官僚。

江湖中人既要维护盟主权威,又要谋求门派利益,同时还要顾及江湖舆论。所以行事作风往往变化无常,前后矛盾。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司马家族也是一传承久远的门派,号称河内司马氏。不过东汉时的司马氏并非是名门大派,只能算地方势力。学的也并非是正统武功-经学儒术,而是行军布阵的兵法。这也难怪,毕竟从司马钧开始就是靠着征讨西羌建功封官。所以司马氏是世代为将。

直到司马钧的孙子司马儁,才开始出现变化,按史书描绘司马儁是一个身高八尺,腰带十围,仪表魁梧的大汉,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将门子弟偏偏博学好古,整日拿着一本书卷,搞得乡邻认为他形象奇异,不同于一般人。这是自然,任谁看到一个面目狰狞,身材魁梧的豪侠没有打架斗殴反而穿着儒服,满嘴之乎者也,不感到奇异才怪。不过乡亲们反而认为这样风流倜傥,很有风度,司马儁逐渐获得了许多乡邻的亲附。只能说古人的眼光很独特。

到了司马儁之子司马防时,司马氏才彻底的学习正统武功,司马防喜好《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