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下令让司马懿回镇长安。身为曹氏长辈,他虽然不想辅政,但也看出司马懿可能威胁皇权,绝不能让司马懿掌握更大权力。
病重的曹叡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办吧。”于是有了司马懿收到的第一封诏书。
燕王曹宇告退后,曹叡又召见了两位大臣刘放与孙资,虽然曹叡对其他重臣都不放心,但是这两个近臣一直被他宠信着。这两个人在《三国演义》中名不见经传,但历史上却非同小可,自曹操被封魏公时就掌管机要文书,曹丕称帝后掌管尚书省,曹叡时期掌管中书省,一直掌管着朝廷机要与政令实施,算是半个丞相。作为曹氏王朝的老资历,而且没有军权,不会影响皇室地位,所以曹叡对这两个人很是放心。
曹叡召两人入宫后单刀直入地问道:“燕王不肯担任辅政大臣,你们怎么看?”
这两人之前已经得到了曹叡拟定的辅政大臣名单,看到这份名单后,两人不禁浑身颤栗,曹宇辅政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夏侯献与曹肇两人就不一样了,本来自己长久的掌管机要早就被这两人嫉恨在心,而且他们收到消息,夏侯献与曹肇出宫后曾在私下讨论:孙资与刘放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一旦这两人掌权,估计自己将命不久矣。那就只能不让他们掌权了,不过皇帝拟定的名单一共是五人,总不能直接告诉皇帝这两人想害我,所以这俩不合适,其他的您随意吧。那就只能委屈燕王殿下了,为了我们哥俩的性命,这份名单一定要被否掉。
于是两人故做沉思一番后说道:“燕王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能担此重任,所以还望陛下另择贤明。”
“哦,那两位爱卿以为谁适合辅政之职呢?”
正巧这时皇亲曹爽也入宫探视,两人之前也受过曹爽之父大司马曹真的恩惠,顺势就举荐道:“曹爽将军乃大司马曹真之后,皇室宗亲,宜担重任。”
曹叡转过头盯着曹爽问道:“你堪当大任么”。无辜的曹爽紧张的汗流浃背,本来自己只是惯例性入宫探视皇帝,可旁边这两位不知在搞什么,自己一下子从辅政大臣的三号位变成了首席辅政大臣,这也太突然了。一脸懵逼的曹爽在被刘放踩了一脚后才回过神来,慌忙跪地谢恩道:“臣当死报社稷。”曹叡点了点头。
这时重点来了,孙资与刘放又推荐道:“司马公才略过人,忠勇报国,可担大任。”此时的曹叡已经病体垂危,没有精力思考分析利弊,便也一道答应下来。
孙资与刘放为何会举荐司马懿?这点我翻了好多历史资料也没有找到原因,只得推测到刘放孙资是曹操时就在朝中任职的老臣,在曹丕时开始得到重用,司马懿也是同时期的老臣,应该在长久的相处中,几个人私下已经有了非同寻常的关系。
正是凭借着这两人的进言,司马懿终于也成了辅政大臣。不过没过多一会之后,曹叡再次清醒过来,开始明白自己的这次辅政任命的风险,于是再次下诏书,取消这个辅政名单,禁止让司马懿进京。收到消息的孙资与刘放不辞劳苦再次急忙进宫,躺在病榻上的曹叡见到这两位近臣也有些脸红,自己已经答应了两位大臣的话,但是又出尔反尔,不符合皇帝的作风。
于是曹叡找借口道:“两位爱卿,我本来是想召太尉进京的,但是被曹肇挑唆让我禁止太尉进京了。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刘放孙资趁机说道:“那皇帝陛下应该恢复原来的命令啊。”病入膏肓的曹叡只得点头同意。
两人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请求道:“请皇帝陛下马上下诏!”
本就不想下诏的曹叡推辞道:“朕疲惫极了,不能写字。”此时的曹叡早就没了气吞天地的皇帝气概,只是一个躺在床上生命垂危的病人。
孙资与刘放这时候终于露出了深藏已久的另一面,刘放抓着曹叡的手写下了诏书。写完后两人满意的看了看不再理会躺在病床上的曹叡,马上出宫宣布了诏命:罢曹宇,曹肇等人官职,不得入宫,太尉司马懿与将军曹爽入朝辅政,召司马懿尽快入京。
曹叡昏沉的脑袋竭力的思考着,曹氏亲贵已经被赶出了宫中,想要再次召回是不可能了,为了大魏基业考虑只有相信司马懿,尽量笼络住他了。
想明白现状的曹叡强撑着给司马懿写了诏书,要求司马懿马上赶到京城,觐见皇帝。曹叡明白,如何限制住司马懿,让他辅佐大魏就要看自己的临终嘱托了,如果能像刘备白帝托孤,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病入膏肓的曹叡每次清醒过来,都会竭力睁眼:“司马懿,为什么你还没有来?”于是有了三日之内诏书五至的情况。
正快马回京的司马懿知道眼下自己必须尽快回京,这样才能控制京城局面,同时名正言顺的成为托孤大臣,而且皇帝又在多次催促,于是焦急的司马懿乘坐追锋车一夜之间行了四百里,赶到洛阳嘉福殿,皇帝的病榻之前。
作为一个臣子,司马懿涕泗横流的关心了皇帝的病情,曹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