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深入(1 / 2)

昆仑神踪 谜天大圣 2990 字 2017-08-04

我们跟随着林非走了进去,手电光束一时在这间房内四处扫射,房间挺大,从顶棚的设计来看,可以推知这间房应该会是上面的食堂大厅的两倍还多。

这仅仅是发电机房吗?

“秃鹰?”秦思诚小声的叫唤了一声,仿佛害怕吵醒什么东西一般,我连忙一身鸡皮疙瘩地制止住她,“这里太大,应该是中央控制室,发电机房可能还有段距离,先别叫。”

这时林非吩咐我们分为两组,从两边齐头并进,找到发电机房,这样也不会错过什么,我很自然地和薛博士李自强分到一组,因为还有个“软蛋”毛三需要我们扶着。

这一路来惊险没少受,可苦役也少不了,先是秃鹰,现在又是这人,我不由在心中暗骂李自强这小子太能偷懒,连小楚都比他强太多。

不过鉴于对未知的第三个人的提防,我也把工兵铲拿在了手上,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进着,每经过一个房间都要往里面照一照,不过没走多久,我发现用房来形容这里实在过于小气,因为这里竟是环形结构,所有房间都是以中心不知什么机器为圆心整齐排列,我陪着薛博士进了一间房,房内有一些零散的纸张散落在地上和桌上,他顺手捡起一张看了看,“居然是俄文?”

我一听也奇了,也随手拿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像字母又不是字母,不是俄文是什么。

“怎么会是俄文?”

薛博士想了想道:“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很困难,很多工程和科研都有前苏联的支持,这只能说明这里曾经也应该有过苏联人的存在,咱们还是快些出去吧。”

我也就随着薛博士出了房间,一行人继续搜索着,这些房间规格都差不多,门上嵌有玻璃,应该是办公区,可当我们两批人在环形大厅闭合处的一段隐秘的隧道前集合时,我越加怀疑,这么多办公室恐怕不符合常理。

“看来发电机房不在这里。”林非说道。

“可电缆不是到头了吗?”我问道,薛博士和余教授用手电试探性的打入隧道,还是一样,深不可测。

林非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在大厅中间围着那团复杂的机器巡视了半晌,余教授也好奇地跟了过去,并用手电在机器顶部的穹顶上照了照,妈呀,原来那些电缆都穿过墙壁连接到这儿了,这里根本并不是发电机房应该在的位置,可这是什么机器?需要这么大的电力供应?

在林非和余教授等人离开的间隙,我又小声地问了问薛博士:“博士,苏联人是什么时候和我们交恶的?”

薛博士想了一下,最后还是小楚替他回答道:“我常听老人说五六十年代苏联人撤走了所有专家,这个五六十年代应该就是1960年左右吧。”

我哦了一声,那时我二叔估计也就十几岁的样子,如果以那个时间点来考量这个基地的话,那么这些俄文文件就更加没有理由出现在这里了!这个基地到底是干什么的?

“那么你知道六七十年代发生过什么国际事件吗?”我又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你算问对人了,六七十年代已经经过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进入全面冷战,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那时我们国家和苏联不断交恶,尤其是后来苏联在我国国境线上陈兵百万,双方均是剑拔弩张,摩擦不断,珍宝岛事件就是那时候爆发的。”小楚自信道,看来她对近代史比薛博士还要清楚一些。

我正想再说些什么,这时林非回来对我们说道:“进隧道。”

我见余教授只是自顾自地摇头,也就没有多问,一行随着林非跨入隧道。

谁知,刚进入隧道,灯就一节接着一节地亮了起来,来电了!

隧道内的光也随着灯亮一节一节地向深处蔓延,我们的目光紧紧地跟着灯亮的方向,终于亮到最后一盏,我深吸了一口气,不知谁在耳边惊叹了一句:天呐,这是个秘密机场!

我们无不惊叹,目瞪口呆地走进这座修在山体内部的机场,准确来说应该就是一个配有简易跑道的停机坪,不过以那个年代的飞机大小,停放十来架飞机不成问题。

不过,我们的目光都停留在这里仅存放的一架飞机上,飞机上还挂着帆布,林非走过去很熟练地扯下了帆布,一架中型运输机顿时向我们露出了它的真身。

“伊尔—14?”林非惊奇道。

“不,这是运—6啊!”余教授激动得忘呼所以,走近飞机用手抚摸着它,就像是老友重逢了一样,我们也深受感染,不过我心里的算盘其实是在盘算:停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这飞机还能带我们逃出生天不?

“这就是运—6?我不是听说这机型我们国家没有造出来吗?”林非一扫事事成竹在胸的坦然问余教授道。

余教授绕着运—6转了一圈,怀着无比欣赏的眼神注视着这架飞机回答道:“不错,当年中苏交恶,我们没法再大量进口苏联人的伊尔—14,所以国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