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初露锋芒(六)(1 / 2)

一纪人间 张德钰 2476 字 2017-06-11

“是。”陈矩应道。随之便跟着那几个衙役去到了县衙里。苏执也跟了过去,她有所预感,这个被陈矩与孟荷描述地极难断解的案子,大约马上就能真相大白了。来人间一年多,这种事苏执还是第一次遇到,虽然她也没有像孟荷那样卷入到这件案子里,但它留给苏执的印象仍然是极为深刻的。莫名其妙地被一个陌生人拉着去调查一个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案子,这本身就足够让人记上好一阵子了。而且,她现在愈发觉得,陈矩这个人远不只是一个普通新科进士那么简单,他也许就和自己一样,在表面上的这层简单的外皮的包裹下,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这跟那个案子一样,对苏执来说也没多大关系。如果没什么意外,她苏执还要在人间待将近十四年呢,将来搞不好还会遇见什么人,上次的李忠,这次的陈矩,可能只是个开始,如果真静下心来想想,这些事情也不值得她怎么样地念念不忘。要真是这样,那她恐怕还没等到返回神域,就已经先疯掉了。当然了,此时此刻,苏执也不可能想这么多的事情,她当前要做的,只是接受自己好奇心的驱使,去县衙看一场杀人犯服法的大戏而已。

他们二人走上公堂时,作为目击者之一的孟荷也被衙役带了上来。对案子的裁断早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杜七郎立于堂上,满面愤慨地接受着知县的审问。案件进展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刚一开始,杜七郎便招认了自己杀人分尸的罪行。“你们不用费心费力地去找什么证据,”杜七郎说,“我想好了,你们要是找不到我,我就继续瞒着,但只要你们找到我了,我就好好地坦白。我怕什么!只要能把那个小兔崽子宰了,搭上我这条命都值!”事情的起因跟陈矩的推理基本吻合。半年多以前,杜七郎因为家里的收入供不上给母亲买药的花销,就向王家委托的行钱借了两贯钱,并答应半年之后偿还。可是等到了该还钱的时候,杜七郎却拿不出这笔钱了。他一再请求王家再宽限他三个月的时日,并说到时候一定连本带利地把钱还回去。可王家说什么也不同意,但看他确实也拿不出钱来,就把还款的日子往后推延了半个月。可半个月之后,杜七郎还是还不上那笔钱,于是,王家的大公子就亲自带着一群仆人找到他家,把他家里凡是能弄走的东西全都弄走了。连他那个三十多岁的妹妹也被王家人给掳走,卖到别处当婢女去了。杜七郎的母亲因为糟此变故,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没过几天就因病离世了。杜七郎因此而对王家人怀恨在心,就借了一个王家大公子独自外出的机会将其杀害,并把他的尸体分成了若干块,分别埋在了几个不同的地方。昨天夜里,在他在荒地里处理那人四肢的时候,正好看见有两个人提着灯笼往他那边走过去。他还以为是打更的衙役,便连灯笼都没拿,摸着黑跑回了家里,再也没往荒地里去过。

这个原本扑朔迷离的案子,就这样在一天之内盖棺定论了。这对陈矩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坏事,他现在不仅洗脱了自己的嫌疑,解除了县尉给他下的禁足令。而且,就他协助官府速破分尸案的这件事,如果能传到朝廷里,他搞不好还能多得到几个官员的举荐,那样他陈矩以后的仕途肯定也会更顺畅些。陈矩并不贪恋功名,他入朝为官,也有一部分顺应那个时代的潮流的缘故。既然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一路平坦地走下去的。虽然现在他的家族已经不像上古时代那样享受世卿世禄了,甚至没人知道这家族的存在。但他陈矩既然有这个能力,那么他希望能在仕途上多待一阵子、给朝廷多提些建议也是理所应当的。

“原来杜七郎在昨天上午来茶肆之前,就已经把王家公子给杀了啊。怪不得他那时的举止这么反常。”在出了县衙大门后,苏执对陈矩与孟荷说道。“虽然他每天都干着杀猪宰羊的活,但那些毕竟都是牲畜,作为一个屠户来说也不会想太多。可是人就不同了。”

“没错啊,”陈矩接过话头,“杀猪宰羊是他为了维持生计迫不得已的做法。在他夺去猪羊性命以后,他会得到一些报酬。而且。这些猪羊的存在,就是为了供人们食用的,因此,在人们听到那些牲畜被宰杀时发出的悲鸣的时候,会完全地无动于衷。因为被人辛苦培育出来,就意味着会被人所宰杀,这是它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所以,没人会对那些待宰的猪羊动什么恻隐之心的。”

“想想我们人跟那些相比牲畜好不到哪里去。”孟荷苦笑了一声,接话道。“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从生到死,有多少时候不也是别人圈里的猪羊吗?我们为别人活着,也为别人死去。没人会为我们感到怜悯,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也许就理应这样活着。”

苏执看了一眼孟荷,她知道,这场谈话不能再这么进行下去了,便有意识地直接扯开了话题。“陈公子今天就要走了吗?”她问道。

“是啊。”陈矩很配合回答苏执道,“案子已经破了,县尉大人也收回了他的禁足令,小生也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而且小生也确实需要尽快返乡,以便恭候朝廷的派遣。如若要是耽误了这件事,那小生怕是会前途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