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说:“他爸,现在不打他,将来他会变坏的。”
郑军说:“长大他自己也就懂了,不用担心。”
妻子说:“如果他长大不自己懂怎么办?”
郑军说:“我们的郑力有爱心,长大了会懂事的,你就放心吧!”
但妻子并没有认同郑军的观点,她说:“哼,你不打我打!”
妻子拿起小棍子又打了一下郑力的屁股。郑力挣脱了妈妈的手跑向爸爸,然后抱着爸爸的腿哭。妻子还要追过来打,郑军摆摆手,说:“算了,算了,教育几句就可以了。”
妻子扔下棍子说:“要教育你教育,我不管了!”
妻子生气地走开了。就这样,在郑军的纵容和庇护下,小郑力躲过了第一次打人所面临的处罚。
到高一时,郑力因和一名同学抢女朋友而把那名同学打伤住院了,那时,郑力在在学校里打架已经有了一些名头。爸爸郑军去找那名同学的父母和解。在金钱的作用下,那名同学的父母同意和解,最后是郑力连道歉都不用说就从派出所里放出来了。
从此,郑力有恃无恐,胆子越来越大,当他和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动不动就大打出手,而每次他都逃过应有的惩罚。
但是,在郑力的成长过程中,郑军不都是怀着报复和故意纵容的心理面对郑力,有时也带着深沉的爱。
在郑力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妈妈和郑力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到中午,郑军提着两份盒饭去亲子活动现场。到了现场之后,郑军把一份盒饭交给郑力,一份盒饭交给妈妈,然后就想离开去和朋友一起吃大餐,郑力却对爸爸说:“不,我不让爸爸走,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吃饭!”郑军就蹲下来说:“那爸爸喂你吃几口饭才走,可以吗?”郑力半哭着脸说:“不,我不让爸爸走,我要喂爸爸吃饭!”郑军就张开嘴,郑力就爸爸一口,自己一口地边喂爸爸边自己吃。郑军本来就没有吃过饭,郑力喂他吃了几口饭之后觉得还很香的,他也很感动。想起自己的报复心,觉得对不起着力,就紧紧地抱着郑力说:“郑力啊,爸爸爱你!”
郑力上三年级的时候,由于他在学校课外活动时经常和同学一起路易足球,有一天,爸爸带他去逛商场,你看到足球后便闹着买。起先,郑军对郑力说不能买,因为买回去没地方踢,但在郑力闹多了之后,郑军还是买了一个足球给郑力。
郑力在商场的走廊上拿着足球玩时,不小心让足球滚到马路上了。这时有一辆汽车开过来,郑力担心汽车把他的足球压坏了,就一下子跑到马路中间想捡足球。汽车司机看到一个小孩突然跑到马路中间就急踩油门。但是已经来不急了,汽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行,眼看就要撞到站在马路中间的郑力。就在这时候,郑军奋不顾身地跑向郑力,一把将郑力推到对面的马路边上,接着他也跟着跑向郑力所在的对面马路边上。汽车和郑军擦肩而过,嘎的一声,在开过郑军之后的不远处停了下来。汽车差点就撞到郑军,郑军吓得瘫坐在马路边上。司机跑过来看到汽车没碰到郑军,说了一句:“谢天谢地啊!”
郑力看到爸爸瘫坐在地上,以为爸爸受伤了,就快步走到爸爸身边蹲下来,抓着爸爸的腿直摇说:“爸爸,爸爸!”
司机说:“小朋友,你就放心吧,你爸爸没有受伤。”
郑力还是抓着爸爸的腿直摇说:“爸爸,爸爸!你有没有受伤啊?”
郑军缓过神来说:“总算命大,爸爸没有受伤。”
郑力看着爸爸,心里知道是自己做错了事,想对爸爸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如何说。爸爸说:“你以后要记住,不准在马路边和马路上玩任何东西,更不能跑到马路上捡玩具,其它东西也不能捡,什么东西都不能跑到马路上捡,知道吗?”
郑力看着说:“知道了!”
郑军又说:“不管有没有汽车开来,都不准跑到马路上捡东西,一定要记住!”
郑力说:“爸爸,我知道了,我下次不敢去捡了。”
郑军看着郑力解释道:“你要知道,如果汽车压坏了那个足球,爸爸是可以再买一个给你的,但是,如果汽车压到你了,那爸爸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你了。”
郑力站在郑军面前半低着头说:“爸爸,我错了。”
了郑军拍了拍郑力的小肩膀说;“知道错就可以了,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郑力点点头,说:“嗯!
面对郑力,郑军是爱恨交加。有时是倍加关爱,有时又有意无意地纵容,误导,心里感到非常矛盾。也许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吧,郑力在郑军这种变化无常的矛盾思想“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恶少。
郑军躺在床上回忆有关郑力的往事到这里,觉得有点困了,便闭上眼睛想睡。闭上眼睛一会儿之后,郑军又感到睡不着,便从床上爬起来,从卧室走出到客厅坐在沙发上。他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