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探听到北辽国君天禧帝亡故,内部不稳,守着半壁江山享着抱守残缺之美感,一贯做着落井下石之举动的北宋小朝庭,又开始暗自得意,纷纷磨拳擦掌,于是再次发兵攻打北辽。
宋徽宗一锤定音,诏发各道兵共二十万,于三关会齐。史载此次远征军威之壮“鼙鼓振天地;自古出师之盛,未有甚于此”。这次宋军的主将乃是刘延庆,刘延庆出生将门,乃是西军雄豪,与西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但是其最多只能算是勇将,率领千骑突阵尚可,让其指挥大军却是不妥。
刘延庆率主力十二万出雄州,入新城。刘光世率偏师8万出安肃,入易州,两军于涿州会合。当时,萧干与大石只不过是两万军队,凭泸沟河布防。大战前的双方态势基本如此。
宋朝无杰出将领可选是有历史的必然原因。由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及其赵匡义都是武将出身,因其手中兵权而上演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为避免历史的悲剧在他们身上重演,他们就杯酒释兵权,一直特别提防骄兵悍将的势力影响。可以说,宋朝统治者的思维逻辑自黄袍加身时,就注定了有宋三百多年的武将无人可及文官中丞相一样的地步,所有的宋朝武将受文官压制,官职地位永远低于文臣。同样,这也注定了有宋数百年都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目标,建立大一统国家。
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就频繁的调防各兵营将领,以致于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更是定下了“以文制武,重文轻武”的国策,最高的专职武将都要听命于派驻到军队的监军文官节制,哪怕这个文官是上黄口小儿,戎马一生的老将都要听其摆布。然而,翻看历史的逻辑更替,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朝代开国时期的武将官职、地位、权力低于文臣,宋朝是历史长河的一朵奇葩。俗话说:“文能兴国,武能安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是国家社稷的两大柱石,缺一不可,厚此薄彼也不可,华章固然美丽,可那些一身豪胆智勇兼具的铁血将领和英勇善战虎虎生威的健儿兵士诚也可爱。灿若星光的历史人物既有时势的造就,又有人才制度畅通的通道供其直达,否则,如浩瀚大海和万仞厚土的芸芸众生,足以淹没或埋没任何的赤金珍宝。宋朝三百年江山一方面有统一之需,本应是璀璨将星冉冉升起之时,可另一方面却又在制度上将武将的上升通道而堵死了,这就是始终国不能傲立,将未有卓然超群之辈的原因。晓得“其中个味”的人,自不会甘做抛头颅、洒热血之举,而那些未能窥破此“天机”的岳飞、韩世忠、林冲等宋朝的武将风云人物必然以悲剧收场。
经过上次战役的胜利,辽国小朝庭已不再困守一城,把兵力拓展至燕京城外围,双方对阵于乱石岗。
清晨起来,刘延庆练了一番箭术,百步之外连射二十支长箭,竟是箭箭上靶,且有十支正中鹄心!引得晨操的护卫骑士们一片欢呼惊叹,刹那之间,刘延庆豪气顿生,便健步登上了帅帐外三丈多高的云车,要了望一番敌情。
秋日朝阳正在身后山头,遥遥西望,乱石岗只是燕山余脉的一片山塬,根本不见辽军大营的影子!刘延庆感到困惑:二十万大军压境,辽国竟是没有动静?斥候探马没有发现辽军集结,莫不是皇帝新丧,都在家守丧哩,或是人心浮动早已望风而逃,连这咽喉要塞乱石岗也是毫无异常,当真是匪夷所思!隐隐约约的,远方山塬上的苍苍草木,竟化做了莽莽丛林般的旌旗矛戈,使他蓦然一个激灵一身冷汗!静下神来,刘延庆不禁哑然失笑,二十万对三万,何至于此?任你还能翻了天不成?
宋军军营内军帐连绵,按照车兵、骑兵、步兵分为三大内寨。刘延庆的中军大帐设在最大的车兵营寨,军帐之间兵车罗列战马嘶鸣,气势竟是十分宏大。
“光世将军啊,我大宋军容如何?”一主一副两位关将军在军营踱步,刘延庆打量间笑问。
“清一色的男人,找不到一丝柔美。上次童贯领军,中军大帐里歌女舞妓就有近三百人。我俩这次出征,劳师偏远,皇帝却没有顾忌我们这方面的感受。”光世将军皱着眉头。
“哈哈哈,不瞒将军,本帅已差人从京城挑选一百名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带回军中献艺,以激励士气,到时候有你累的气喘如牛的时候。”刘延庆说完,二人又是一阵大笑。
二人说话之间,一骑飞马飞抵中军大帐,那来人飞身下马,动作轻捷利落,铁青的脸庞明显是刚刚刮去了胡须,健壮的身材,未及进入大帐,中军司马已是出帐拦住,问道:“有何军情?”那骑马使者回道:“奉大将军令,从汴梁挑选的百名歌舞姬已到营帐之外,能否入帐,请将军明示。”中军司马说道:“既是大将军之令,还不快快入帐,让将军们及早尽兴,以壮军威,以激士气。”那骑马使者听了这话,强憋住笑一脸不屑的回了声“是”,内心却是暗骂了起来,“娘的,明明是当官的歌舞享乐逍遥,却说成是壮军威、激士气,一群女人与兵士有何关系,难不成还能送与他们逍遥快活一夜。小宋赵王朝啊,你真是让我契丹人永远渺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