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智云禅师一见杨彩月和孙灵明狂奔而去,顿时有些气急败坏,急忙吩咐那几名武僧立刻上前追赶。那几名武僧一见智云禅师少有的如此大怒,不敢懈怠,急忙起身向那二人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
若论起武功来说,天台宗的几位武僧尚能同杨彩月打个不分伯仲,但比起轻身功夫来说,那几名武僧可就差得多了,很快被杨彩月和孙灵明远远地落在身后。
杨彩月和孙灵明一前一后顺着小路不停地向前跑着,遇到岔路口也不多想,慌不择路,这一跑就是小半个时辰。杨彩月刚才力拼众僧时间较长,早已筋疲力尽,跑到此时体力几乎已到极限。看到路旁有几棵大树,感觉自己再也跑不动了,赶忙走了过去,双手扶住大树,不住狂喘,喘了半天才将这气息喘匀。然后转身坐到树底下,倚着树干,脑袋歪在一边,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难得休息机会。
孙灵明随后赶了上来,看到杨彩月倚在树旁歇息,又回头看了看来路,感觉那帮人短时间内不会追来,便也走到杨彩月近前撑着铁棒蹲了下来,问道,
“你怎么样?身体还行吧?伤势重不重?”
杨彩月此时是又累又困,不仅不想说话,连眼睛也不愿睁开,但眼前这位好歹是救命恩人,便勉强睁开眼睛,说道,
“伤势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劳累过度,感谢道长救命之恩。”
说完又闭上眼睛靠在树上,脑袋感觉一阵眩晕,实在是太累了。
“呵呵,你没事就好,那就赶紧歇会儿吧,打了这么长时间,对你们女人来说确实也是够受的。”
孙灵明见这杨彩月确实有些太过劳累,便也不好意思再跟她说话,于是就在旁边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右手撑着铁棒,静静地看着闭上眼睛的杨彩月。
二人就这样一直无话过了许久,杨彩月闭着眼睛靠在树上缓了一阵子,好像能感觉到此时这孙灵明正一直盯着自己在看。顿觉脸上微微一红,故意咳嗽了两声,脑袋晃了两晃,表明自己要醒转过来。那孙灵明一听,微微一笑,撑着铁棒站起身来,把头扭向一边,背对着杨彩月说道,
“姑娘,你缓过来了吗?
杨彩月此时不知该跟这孙灵明聊些什么,有些害羞地说道,
“是。。。,感谢道长搭救之恩,敢问恩人尊姓大名,为何要相救于我?”
孙灵明背对着杨彩月条件反射地说道,
“灵台方寸山,星月。。。。”
孙灵明估计已经养成这种报名习惯了,别人一问尊姓大名,就要念诗报名。突然感觉此时这种情况自己还要念诗,实在是有些可笑,就直接说道,
“在下姓孙,名讳上灵下明,在灵台山修道。”
“哦。。。。。。”
杨彩月答了一声,见这道长只报了个名字就不再说话,自己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局面又再次陷入尴尬之中。
孙灵明也感觉此时气氛颇显尴尬,也不再拘谨,直接对杨彩月问道,
“敢问姑娘你可是姓杨?”
杨彩月一听更感诧异,心说这人不但懂得风驰术之中的招式,而且还知道自己姓杨,便问道,
“没错,我正是姓杨,不知道长是如何得知?”
“嘿嘿,”
孙灵明笑了一笑,又继续问道,
“你的小名可是叫月月?”
这一问可真把杨彩月问愣了,月月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师傅给自己起的,以前自己就叫做杨月月,后来师傅感觉这个名字还是有些幼稚,适合用作小名,于是就改成了彩月。可这个名字十几年前就已经改过来了,甚至连杨天朗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有这个名字,他怎么会知道呢?又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一下孙灵明,感觉脑子里好像对这个人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便复向孙灵明问道,
“这位道长你连我的小名都知道?可是家师的故人?”
“呵呵。。。”
孙灵明转过身来笑了一笑继续说道,
“可不只是故人这么简单,你我按师门来算应该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我初次见你的时候,你的年龄大概也只有五六岁而已,我那时也不过是十一二岁,时间转眼间又过去近十五年了,我猜想你脑子里应该对我不会有什么印象了。
“哦?道长究竟和我家师有何关系,还请详细道来,也好让彩月仔细回忆一下,以免对故人失了礼数”
“呵呵,不知你是否还曾记得,那一年,你师傅带着你前往你大师伯处,我当年便是你大师伯的首位弟子。那时间,你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儿,脸上红扑扑的,长得挺可爱,一直躲在你师傅背后,眨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们,十分怕见生人。那时候我就记得你这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这害羞的神情,与现在一模一样。那时候我师傅只有我一位徒弟,整日侍候师傅炼丹,周围也无同龄人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