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尚州府衙暗流涌(2 / 3)

臣是剑中仙 瀛洲墨 4077 字 2017-06-03

没少办,可就是每天一下差,便没了人影,其他老捕快们没事三聚五餐的相会,王晚从来没有参与过。

这独来独往的性格,使得王晚在衙署中的人缘十分一般。

因此,虽然王晚干活兢兢业业,屡建功勋,但是总因为难以服众,屡屡失了升职加薪的机遇。

这回更惨,前任知县在任的时限一到,立即平调去往别的县府去了,王晚又舍不得离乡背井跟着人家走,因此还是留了下来,成了衙署中的一个孤家寡人。

然而福祸相依,对于一个空降官员而言,王晚这样的人,清白干净,无门无派,才是最用得放心的。

只是高牧云初到任上,一切事务都未熟悉。他选择隐忍不发,简单发布了几条新法令,让众吏按时点卯上班,暗中却在观察着自己这帮手下的门门道道,以及尚州民间各派势力的动向,却没有更大的动作。

一个智者,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一般都会选择蛰伏。

高牧云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同样年纪轻轻,但是作为一个诗书世家的弟子,他对混迹于政治圈的种种手段,均有耳闻。

但是似乎,高牧云并不屑于轻易使用这些他觉得十分卑劣的招数。

这点,和他的属下王晚,多少有些相像。

年纪相仿,志趣相投,这一主一仆,倒是能聊得到一起的样子。

但是高牧云并没有为了笼络王晚这样的潜在帮手,而急于点破那一层窗户纸。

高牧云还是觉得,先得对这帮手下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考验。

在属下们通过考验之前,他还是不敢急于给任何一个下属简单地贴上标签,就放心大胆地任用。

对于高牧云这个外来户而言,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这群府衙中已经混得锃光瓦亮、油滑无比的老鸟牵着鼻子走,成为一头碌碌无为的小牛犊。

如此一来,自己寒窗苦读挣来的权位和前途,可就一无是处了。

于是,高牧云上任近两个月以来,暂无亮眼的功绩,每天只是处理些简简单单的日常政务。

因家眷尚未接来,并没有什么家事需要照料,因此下堂后他只是时不时参加当地族权富户们的招待宴席,一派与民同乐的作风。

高牧云每次去吃饭,总是带上衙门里的下属,趁机试探每个人的深浅。而王晚总是不会去这些聚会。派人去请他,他也平平淡淡地推辞,坚决不受邀约。高牧云还有些苦恼,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对这位年轻捕快进行私下的接触和考察呢?

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天一早,王晚照常来到衙署点卯上班,进门时候,门房忽然拦住了他,把一封信交给了他。

王晚问信是谁留下的。门房回答说是一个老农。

王晚觉得很奇怪,因为他自小长在尚州城,也没什么亲戚朋友,除了办案时有时涉及,否则从来没有与农人打过交道,谁会给他捎这封信呢?

点过卯后,王晚趁有空之时,就把信拆开了看,这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封告状信。

王晚思前想后,觉得最好还是要汇报新任知县,于是他便找高牧云去了。

高牧云此时闲来无事,正在书房中闲读东坡诗集,房门半掩着。

王晚敲了敲门。

高牧云放下书一看,居然是王晚主动来找自己,心想,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正想找你聊聊,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便招呼王晚进门。

高牧云让王晚坐下,王晚却道不用,仍是伫立着,高牧云便也不再勉强。

“何事来找本官啊?”高牧云一口官腔道。

“属下有事想同您汇报。”王晚道。

“那你说吧。”

王晚将信递上,道:“属下接到一封诉状,不知如何处理,故而前来向您禀告。”

高牧云接过信,问道:“这信你拆看过了?”

“是的。”

“说了些什么?你给我讲讲。”

“是,这信上说,近来尚州以西,匪患横行,其中有一支劲匪,叫做青旗匪寨,聚众斗殴闹事,胁迫百姓,已造成数十平民伤亡,请求府衙出兵剿匪。”

“哦?还有这等事?这位写信人是什么人啊?”

“这个……倒是没写……”

“那,就是匿名信啦?”

“是的。”

“匿名书信,哼,连名字都不敢留,那上面写的是真是假,谁能知道呢?就算本官接了这诉状,这冤情,我给谁去平啊?你好歹服侍过一任县官了啊,这样一封随随便便的匿名告状信,就值得你来打搅本官吗?”

“那……这个事情……就让他算了?”

“你觉得应该如何呢?说说你的看法。”

“既然风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