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分三路!(1 / 3)

臣是剑中仙 瀛洲墨 4221 字 2017-11-08

谁都没有想到,危险逼近得那么快!

一个渡江路过的旅人,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一批不明人马,刚刚从尚江南边的大路上经过,向东而去,不知去往何处。

收到消息,凌鸥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青旗寨进攻前的部署准备。

在他看来,这是青旗寨准备从多路开进分水汊,从而实施进攻的前奏。

凌鸥把想法说了出来,分析道:“看来,他们还是坚持主要用马军进攻的策略。对于我们,如果能够抵御他们的马军攻势,就有一半机会不会输。”

但是,如果青旗寨的步兵足够多,刘家村一样会陷入苦战之中,届时,难免伤亡惨重。

这个情况,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刘大说道:“马军可怕,步军也很可怕,只要他们人数够多,我们也是够呛。我想,他们的步军,应该就是通过水运而来。我已要求我四海船队三条船只,开进尚江上游区段严防死守,争取阻滞对方运兵。另外,有两条船只巡游码头,随时盯防检查分水汊南北岸靠岸商船,一有情况立即处置。”

然而,仅靠这区区五六十临时拼凑起来的守卫力量,怎么可能抵挡住青旗寨悍匪的多路进攻?

就在大家担心的时候,北江边上的探子回报,发现一股不明武装势力正在江的对岸集结。

来得这么快?!

为什么要选择北江呢?这里对于青旗寨来说,根本就不是渡江的好地方啊!

难道青旗寨就不怕刘家军击其半渡么?

带着这些疑问,众人立即赶赴现场查看。

还没到江边,就远远看到江的对岸,立着一片大大的“善”字旗了。

凌鸥笑了,因为他知道,这附近只有一个势力会打这面旗帜。

那就是清风观。

看来,是清风观的援军。

来得正是时候!

凌鸥让刘大派大船把援军人马陆陆续续从对岸运了过来,这样的大船,附近也只有四海船队有。

首先登岸的是援军的领头人——清风观尚西军部监军李岩。

李岩见到凌鸥,哈哈一笑,道:“凌主持,我们又见面了!”

凌鸥开心道:“你怎么来了?”

李岩道:“奉师尊老祖之命,特来驰援分水。请问谁是分水的话事人?”

凌鸥便向刘大引见了李岩。

听说闻名遐迩的清风观卫队头目亲自前来,刘大很是高兴,马上让人张罗宴席。

李岩拒绝了,当下要务,是配合刘家做好防卫,完成沐衣子给他的任务。

刘大只好带着风尘仆仆的李岩一行,在刘家村周围转悠了一大圈,并给他介绍附近地形。

李岩看过一遍周遭景象,问道:“此地有无高地?”

刘大道:“没有,这里是一片江水冲出来的平原,平坦得很。”

李岩道:“你这里都是平原,十分利于对方马战啊。”

刘大道:“无妨,靠近刘家村,都是水田环绕,交通道路也被我们破坏殆尽了,他们在外围跑得快,又如何?”

直觉告诉李岩,刘大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虽然青旗寨的马军无法便捷地攻进刘家村,但是,他们却可以快速地在刘家村外围快速机动,寻找刘家村防卫中的薄弱点,然后迅速集合,下马变身步军,通过水田沼泽地带,扑向防守一方,一举成功!

凌鸥笑了,他对李岩说:“所以才说你们赶到得非常及时!”

凌鸥说得没错,现在能破解这个难题的,只有李岩的弓弩队了。

在凌鸥的推演中,如果青旗寨采取这样的进攻策略的话,足够数量的弓弩手,依然可以压制住敌人这帮临时步军的强攻。

然而,这个足够的数量,到底是多少?

凌鸥心里也没底。

但是,现在,刘家村本身有的三四个,再加上李岩带来的十个,总算是勉强可以凑成个数了。

还好,刘家村并不算大。

按现在的防卫人数来算,防守这么一个小村庄而言,应该是足够了的。

鉴于敌情危急,刘家三子、凌鸥、李岩这五个人,当即开始考虑防卫事宜,并且确定了大体的计划。

他们决定,在刘家村四个方向均切断道路、设置栅栏、设置防线。

而防守人员,就分为两班,共十部,每五部一班。这两班人马,每天按三个时间段轮换备战。比如说,早晨至黄昏,一班备战;黄昏至中夜,轮到二班备战;中夜至早晨,再轮一班备战,往复循环。

并且,在四个方向上均配置守卫人员。刘家村中设置机动人员,保证处处均有人防守。

同时,在村中高地临时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