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录取还要参考父母的身材,胖家长不行。因为胖意味着自我管理能力差,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俗话说,精英教育都是拿钱堆的,但比钱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面试家长,面试孩子,学校要考察的,是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与父母的素质三观是否与学校吻合。两个自律自省自强、善于学习、乐观善良、勇敢坚强的父母所组建的家庭,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四段“焦虑来自家长不想拼,但想让孩子越级!”
中国家长,是全世界出名的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的群体。重视的方式也很统一,就是砸钱。贵族学校,国际夏令营,昂贵的早教、种类繁多的特长班和补习班。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只有你没见过的新世界,没有你花不出去的钱。
拼命的砸钱,反射出父母在背后的焦虑。比起大多数父母的生活与职场压力,教育压力才是最让人夜不能寐的。
从婴儿开始,焦虑比别人说话晚
上幼儿园,焦虑比别人少看一本书
上小学,焦虑比别人少上了一个学习班
但没有人焦虑,想让孩子成才,自己做到了什么呢?
跟很多父母一样,我从怀孕时候就开始关注各种幼儿园,从一无所知到耳熟能详,看校舍看环境看教育理念看学校氛围。但看来看去,学校其实差别不大,难分高下,只是我们忘了看我们自己。
周末一早在一个家长群里说到了教育焦虑问题,一个爸爸说到:“回家看电视打游戏的家长就想让孩子通过教育跃升“阶级”,所以才会焦虑。”
当一个家长自身非常优秀的时候,他会对自己周边的人和事都非常包容,包括孩子。在他们眼里,孩子的优秀不能单靠成绩来定义,还有很大的世界。他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衣食无忧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自身奋斗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孩子塑造好性格,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为人处世与自信自强的培养,为孩子创造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机会。这一切,金钱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每年都有一批高考状元,小时候每年都仰慕他们,等自己考不上好学校就开始讨厌他们,但等到在社会混几年之后又重新开始佩服他们。
因为赤裸裸的感觉到,自己当年桀骜不驯的觉得自己是高考发挥不好,现在才知道自己明明就是很单纯的“差”啊!
现在“原生家庭”的概念很流行,很多人吐槽自己的原生家庭对自己有多坏的影响,导致了自己现在的失败。
但是现在,自己也要当父母成为别人的原生家庭了,虽然不一定也要让孩子当状元(谁不想啊,关键是不能啊!),但给自己孩子塑造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又将怎样影响他的一生,我们都想好了吗?
学习这一篇文章,李强本想写出一篇读后感什么的,但写来写去,似乎都不如原文来的贴切,索性也就直接引用了,希望原作者能够包涵一下,反正又不是VIP章节,应该不会产生经济纠纷的问题吧?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首先膜拜一下“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其次声明,本文转载,并无它意,实属太过于喜欢,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