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武者“练气”境界的高低可以根据丹田内力的形态来判定。简单地说,“半仙”阶以下的武者丹田内力表现为“气体”形态,这种形态的内力与“灵术”非常契合,故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修仙武者多半会选择某种属性的灵术进行修炼。
“半仙”阶的武者丹田内力经过了数次的凝练,已经更为精纯,此时的表现形态多半为“液态”,所谓的“丹田气海”就此形成。而最为强大的内力表现形态为“固态”,这种内力经过无数次的凝练和再凝练,已经变得极为强大,比之“气体”形态的内力强上百倍、千倍,那已经是真正的拥有了仙人根基。
常清地口中自夸的“纯阳真气”“纯阴真气”只不过是魔尊从“固态”的丹田内力中抽离的一丝气态内力,施加在“六芒星”法阵上从而使得二人能够随意操控,与真正的“仙人根基”差得还很远。不过即便如此,对付“宗师”阶以下的武者还是绰绰有余。
徐慕霆吸引住了“天地二魔”的注意力后,另一边的李谨元重新开始凝聚“玄冰诀”的寒气,这一次他承受的寒气又比之前的强上了一倍。
他先是尽力将寒气控制在自己的双手之中,而后强烈的寒气令他失去的双臂的知觉;接着丹田内的寒气已经不受控制地随着经脉四处游走至全身,不仅双手、双腿失去了知觉,五脏六腑也完全没有了感觉;然后寒气开始向自己的头部侵蚀,只不过数息的时间,他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渐渐地仿佛灵魂也被冻住了一般。
处于“冰封”状态的李谨元已经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凝练出来的寒气,而丹田四周的经脉也如同被寒气完全封住一般,既无法进气也无法送气。一团团浓稠的寒气只能围绕着丹田的中心不停打转,竟然自行汇集成一团,形成了更为精纯、凌冽的一团寒气。
而这股寒气如有自己的意识般竟然开始拖拽全身经脉、脏腑中的寒气向自己聚拢,不到十息的工夫就将李谨元凝练出来的寒气尽数收回。此时李谨元冰封的意识慢慢解冻,忽然察觉到丹田一阵沉重,如同被施加了千斤的分量。
李谨元缓慢调息试图运转丹田之力,然而自己的经脉仿佛无法提起这股内力,数次尝试均无法提取丝毫内力。而此时“天地二魔”已经通过“六芒星”法阵释放“阴阳”二气,即便是徐慕霆也无法与之抗衡,这种情急关头自己的内力却被“冰封”住,打破“魔封阵”的计划更是无法实现。
李谨元虽然焦急,但也知道越是情急关头越不能急躁,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开始专心致志地调理自己的丹田之气。
他一点点地运劲将丹田内沉重的寒气从浓稠的气海中一丝丝剥离,接着一点点地重新“气化”、旋转,慢慢地他能调运的寒气从一丝变为一缕,从一缕变为一股,直至将整个浓稠的“气海”搅动、翻转。
寒气重新运转起来,这表示他仍然可以掌控这股寒气,而由于全身寒气已经涌进了丹田之中,李谨元感觉自己的丹田充盈,随时可以发出之前冰冻元重天的那招“极寒冰封”。但他并没有将样做,浸淫武道多年,他也察觉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运——一个可以借此提升自己丹田内力品质的机会。
于是李谨元继续专注于运转丹田之力,寒气也继续围绕着丹田中心旋转,少顷寒气的中心渐渐凝结成一个晶核,而这个晶核一点一点地吸收周边的寒气,逐渐变成一个冰花形状。
李谨元惊喜之际调动丹田寒气继续向冰花聚拢,然而几次尝试下来,冰花没有继续凝结,看来是无法再吸纳更多的寒气。稍有遗憾之际李谨元仍然大喜过望,因为这是他丹田内力“固化”的先兆,只要这朵冰花存在,他的内力就有继续凝练的可能。
他也试图运转内力从冰花上抽取寒气,结果这冰花仿佛有感应般迅速还原了部分寒气,使得丹田再度充盈起来,这下李谨元确信这朵冰花是自己丹田内力“固化”的证明,自己机缘之下也拥有了“仙人之气”。
“仙人根基”的获取并没有固定的顺序,有些早早修得“仙人之体”的半仙也可能到死也无法习得“仙人之气”;但也有一些武者先于“仙人之体”获得“仙人之气”。从“体”到“气”再到“神”的修炼顺序是众多修仙武者总结出来的结果,它表明的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相互间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关联,也并不是非要达到“宗师”阶才能获得其中之一的。
李谨元正用心留意着丹田之内的变化,正欲施展招式看看新成型的内力对招式威力有所提高之际,丹田内突然传来一阵悸动,这阵悸动顺着经脉竟然直冲脑海。这一刻,他的意识仿佛神游万里之外,只见自己只身立足于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四周寒风阵阵——然而他的身体并没有感觉到寒冷——极目望去,但见一座形似龙头的山峰,龙口微张,里面闪烁着点点火光。
看到火光的刹那,李谨元一个激灵,神游物外的意识立即回归本体。这是什么地方?又为什么会投射到自己的意识中?此刻的李谨元心中万般猜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