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玄仙纪(2 / 3)

大多修炼一辈子一事无成,也有数百人去了仙山,从此下落不明。在他心中很是厌恶修仙炼丹的事,觉得南朝武备松懈,难以抵抗北朝,多半是因为崇尚玄谈修仙的缘故。

画卷向右延展,出现了新水墨的痕迹,又是一幅画,线条不再如前一幅般飘逸洒脱,而是粗重而哀伤,途中一位道士打扮的人,举剑刺天。而众多仙人,在天空中厮杀打斗,飞剑如雨,鲜血横飞。而地上有两座熊熊燃烧的城池,遍地白骨城堆,一路饿殍遍野。

太子见图,脑中自然读出:“数百年后的大汉王朝,人文鼎盛,华夏修仙者众多,但有修仙天赋者,大多是袁氏、杨氏、谢氏、王氏、诸葛氏、司马氏等士族大家的子弟,士族大家因相互通婚而血统纯正,每百人中,就能有一人通灵,而寻常百姓庶民,即便数万人也难找到一个通灵者。

不想祸端却是由一个庶民通灵者而起。钜鹿庶民张角,自行感悟通灵之后,开始修行仙法,并借仙法四处传教,聚众反叛,引发黄巾之乱。各路士族的修灵者,为镇压黄巾军,首次将灵力用于战阵,虽威力巨大,但难于控制,终导致前所未见的浩劫。不过数年光景,长安洛阳两座都城先后被焚毁,天下百姓死伤十之六七,中原的城邑几乎全部荒芜。

此时,北方草原有灵能者,另辟蹊径,引来风雨雷电之力,寻到另一条修仙的方法,以此道修行得道者,被称为武仙。

到了三国时,各大士族的玄仙依然征伐不休,而北方的武仙则蠢蠢欲动,日日谋划入侵中原。形势岌岌可危,华夏族已到亡国灭种的境地……“

他继续展开卷轴,下一副画的是两军对垒于陇中,一军大旗为汉,一军大旗为魏,在两军战阵旁,有一座高台。高台上,一位宽袍大袖的男子,一手背持羽扇,另一手竟然举剑自刎。而另一位武将打扮的男子,则跪倒在地,向他膜拜。远处山崖上,隐约可见“五丈原”三字。

任谁都可认出,那自刎的男子是大汉丞相诸葛孔明。

太子脑中声音回荡:“诸葛孔明七次北伐,想一统天下勘定乱世,但终究势单力薄,难以成事。天下纷乱已经三十余年,在中原士族的玄仙几十年自相残杀之下,实力已然大不如前。孔明先生不忍继续生灵涂炭,在五丈原私自与司马氏休兵,虽然救下了天下苍生,却背叛了大汉朝廷,陷自己于不忠不义,两难之下,他只能自刎以谢罪,宿敌司马懿终被卧龙先生的大义所折服,竟然对敌国的丞相,匍匐下拜。

司马氏自此再无对手,最终取得天下。“

此图未看完,第三幅图已现,图画分左右,左边为天地苍穹之间,一片莽荒,胡人打扮的男子,身边有群鹰围绕,他伸手吁天,见他双脚盘曲,竟然离地丈余漂浮半空。图画右边则是山河扭曲,天地昏暗,惊雷滚滚,大地上枯骨如山,有无数胡人骑虎、驾鹰,与汉人模样的仙人,斗剑拼杀,汉人玄仙露出怯态,似乎不久就要落败。

无需文字,太子会意:“司马氏虽然一统中原,但数十年战乱,早让华夏千疮百孔。生于蛮荒之地的北方武仙一族看准中原国力空虚,玄仙人丁凋零,率领族人纷纷南下,侵占中原。只在数十年间,各蛮族先后建立十六个国家,瓜分中原土地。玄仙虽然极力抵挡,但实在寡不敌众。仅有少数几个支脉,南渡躲避,建都于建康,偏安于江南一隅。

看到最后一幅,太子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之前四幅画虽然与正史有所不同,但所说的事与史实严丝合缝,他心中信了有七八成。最后一幅画的是他极熟悉的一幕:远处是涛涛江水,近处是草木漫山,江北岸有百万军马,厉兵秣马,正欲南渡。天空上,几位仙人长袖飞扬,衣带当风,手持长剑与数十名持刀、持棒的彪悍恶鬼在云上激斗。画面的一角,江南的岸边,竟然有几位雅士,饮酒作乐、对弈闲谈,对天上的激斗与江北的百万雄师,瞧也不瞧,画的右边,则有几位仙人,或汉人打扮或胡人打扮,在一座高山上歃血盟誓。

这画如何认不出来?那不是一百四十年前,淝水旁的惊天大战,秦国皇帝苻坚率领七十四万大军南下攻晋,只要一败,天下就全部落入北方蛮族之手。

他的脑子同时响起回音:“南渡之后,玄仙中的王家、谢家等士族,由江南灵秀的山水中,获得了仙法得进一步感悟,终于从仙人境界,向天人境界破境。从而实力大增,南方玄仙仅仅以数人的力量,在淝水河上,击败数百名武仙精锐,阻挡了苻坚大军南下,让七十四万大军一夜间土崩瓦解。从此,北方武仙遭到重创,无力南攻,南方玄仙人丁稀少,亦无力北伐,无休无止的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于是两支修灵者,在秭归县凤凰山歃血立约,仙界暂时退出凡尘,凡通灵修仙入洗髓境者,不可干预凡人间朝代的兴衰更迭,更不可以将仙法用于战阵之上。因仙人刻意的隐去已有百年,所以世人也罕有知道仙界。“

画卷到了末尾,四幅画的墨迹全部散去,整面卷轴的中央出现一个朱红的亮点。周围二十八星宿由南方翼宿开始,逐一显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