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迎的一刻谋杀天子,根本不可能还给天子留下一口气。
周定边和洪开山都说没有发觉有任何人躲在暗处出手,除了宁不孤。以周定边和洪开山的警觉,刺客的功夫要达到若敖立骏的水平才能不被发觉。可是真到了凌空王的水平,还能失手吗?周定边的聚灵一指,可是劈山分海的震撼啊!
除非只是为了冤枉老大,那谋划整件事的人,冒着自寻死路的危险,难道只为了将一个异族赶出帝临城去,简直是有毛病!
寺鸣在请示过顾怜慈之后,对着狄无敌他们说道:“当今天子,乃古往今来第一仁德天子。蒙天子皇恩浩荡,宣召各位入学黉门,戍卫皇城,侍奉皇亲。但是,隐山宁不孤,竟谋刺天子,畏罪潜逃。各位之中,听说有人和宁不孤过从甚密,如有知道宁不孤行踪的,现在最好向皇后及二位皇子坦白。皇后、皇子念在天子仁德,不再追究窝藏之罪。如有包庇,定不轻饶。”
狄无敌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尤其是端木燕,不断地提醒身边的人,自己是多么慧眼如炬,早就看出来宁不孤居心不良,意图祸乱帝国。
这个时候,正国门卫队长顾威出列了。狄无敌心中一惊,因为顾威,比所有人都更有理由痛恨宁不孤,对于追捕宁不孤也将会最积极。顾威上前施礼,然后说道:“我相信昨日一夜,周总执和洪将军已经寻找了全部帝临城。应该并没有发现宁不孤的行踪。以我对宁不孤的了解,他肯定已经逃出帝临城,意图躲避追捕。所以,臣斗胆建言,由我们黉门学子组织追击队,追捕宁不孤。周总执和洪将军,则派兵包围隐山,公告天下,逼迫宁不孤自首。”
周定边听了之后,出列反驳:“启禀皇后,昨日宁不孤行刺天子之后,臣曾追击他到了帝临城墙,亲眼看到宁不孤中了臣的聚灵一指。宁不孤才刚刚习得先天元气,根本不肯定懂得如何破解聚灵一指。也就是说,他根本不可能独自逃出帝临城。所以,臣认为还是应该更加仔细地从宁不孤的故人处搜查。”
宁不孤的故人,在帝临城的也就是凌空王府、白霜念府,和黉门这些同学守卫的地方。可是就连狄无敌都不知道宁不孤现在怎么样了,宁不孤又怎么可能投靠其他人。
顾怜慈也不太同意周定边的提议,毕竟天子被刺对自己利大于弊,如果最后要搜查凌空王府,逼迫若敖立骏站在若敖成穆的一边,不利于悫儿的储位之争。现在,稳定自己的权势,要比追查真凶更重要。
“周总执,以哀家的看法,洪将军的绿鳌卫毕竟是外军,长期驻守、搜查帝临城不利于皇城民心,还是暂且出城,封闭四方通道,以防宁不孤逃出城后逍遥法外;马总长则命令四门巡检使好好把守城门,以防宁不孤出城,最重要的是北门巡检使得替代人选,马总要好好遴选,我觉得黉门雄基堂堂主比较合适;至于搜查帝临城,实在是扰得黎民不宁,也难以达到搜查到宁不孤下落的目的,暂且停止吧;而追查宁不孤方面,就如顾威建议,黉门学子自愿报名前往追查,由顾威带队。诸位看这样安排如何?”顾怜慈说出了自己的折中之法,她相信,这样的安排将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顾威是自己的外甥,雄基堂堂主顾臣义是自己的弟弟,内外都有自己的外戚呼应,不怕若敖成穆搞鬼。剩下的,就是拉拢一直看若敖成穆不顺眼的军方、藩属,和瓦解若敖成穆的文官朋党。
“臣等谨遵皇命!”周定边、马铁心和顾威等应道。
“启禀皇后,那隐山方面,应该如何处置?”端木连顺接着周定边的建议说道,他现在已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了。
“这个,隐山自治是天子的诏谕,搜查追捕不利于帝国稳定,但是防止宁不孤逃入隐山还是必要的。这样吧,顾威他们追捕宁不孤,首先要去的肯定是隐山,离凌空王的营地不远,不如顾威等人稍微绕远,通知凌空王叔天子被刺的消息,派兵协助,诸位以为如何!”顾怜慈说道。
“如此甚好!皇后圣明!”端木连顺答道。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建议吗?”顾怜慈问道。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众人一看,说话的,是静陪末座的宁不孤的舅舅,白露晨光。
顾怜慈有些意外,但是想到白露家毕竟也是强藩,就要以安抚为主:“白露少爵爷但说无妨。”
“微臣主职是隐山前堡的驻军的护军使,又是嫌疑人的舅舅,所以微臣报名参与追捕宁不孤的行动。”白露晨光说道。
“好,哀家准了!”顾怜慈巴不得趁机将宁不孤这个麻烦抛给别人,因为最重要的,是在天子昏迷阶段扭转身边这两个孩子的局势。
顾怜慈的安排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虽然有重用外戚的嫌疑,但是毕竟一个追捕小队长和北城巡检使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对于刚刚接手总督府的周定边来说,根本不会把顾臣义放在眼里。而洪开山率军出城,更是乐得离开是非之地。
真正不满的只有若敖成穆,因为作为监国皇子,顾怜慈连一句意见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