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高的这三年中,每隔上一两个月,二姑都会来趟学校,但她既不过问校内的生活情况,也不查侄儿各门功课的成绩,只是带他去往附近的“快活林”西餐厅吃牛排。
起始林懋慎也纳闷,想起前些年听母亲对三个姐姐说过,太外婆在世时曾戏称二姑是“细姑精(方言借用‘妖精’中的‘精’,冠以‘细姑’,喻比对娘家大小事了若指掌,在兄嫂弟媳中指手划脚甚而拨弄是非的小姑)”,要她的仨闺女引以为戒……可出人意料,二姑居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到了高一上学期半期考,林懋慎从监考名单中见到谢主任的全名:谢俊荃。考后的两周,学校组织高一年段的师生到东郊公社支援农民伯伯抢收晚稻,并安排(8)班男生将通铺打在谢氏祠堂的戏台顶。那几日午休只有半个多小时,大家伙懒得打水洗脚,也就没爬进戏台顶的通铺,个个都赤着脚在祠堂内东瞧瞧西逛逛。丁光复虽然戴有“瓶瓶底”似的眼镜,却从刻在西墙青石板上的谢氏世系族谱字派:……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兴……中,找到谢主任“俊荃”的名字。大喜过望,唤来群人围观,以证明他戴镜后的视力也能纠正到1.0左右。林懋慎也凑前瞧上一眼,却发现紧靠在“俊荃”的左侧竟是“俊荪”,其下有子“贤霁”,他不正是比自己小了十三岁的表弟……如梦初醒,俊荪“姑(方言:父亲的姐夫谓‘姑丈’或‘姑爹’,而父亲的妹夫,则省去‘丈’或‘爹’,简称‘姑’)”与谢主任即便非同胞兄弟,亦然平辈近亲属。
若再往“俊荃”的右侧寻去,隔着七、八行,又见有“俊义”两字。林懋慎焉能知之,此人原是泰安轮船公司的总务,十九年前六月初六,还领着十来个后生仔,在青田会馆为经理大公子的满月酒宴忙前忙后呢;现下他就职于国营内河航运公司的货运船队,任总务股副股长(主持日常工作),时常帮母亲从上路购得山地出的木炭粗纸,从下江买回本洋产的鱼鲜菜蔬等。平日且多有这样的熟人来家,林懋慎偶尔遇见,也谨依母亲的示意,唤声“伊叔”、“伊伯”或“伊姑”、“伊姨”以表亲昵而已,但从不知晓他们的尊姓大名。省城小得很,你不晓得人家,可人家却早就晓得你啰。
这些个若隐若现的耳目,让二姑和父亲心中都有了数:在老师眼里林懋慎聪慧过人,只是有些贪玩,爱看电影和球赛,却不喜好体育锻炼,空闲常读些与考试无关紧要的书报刊物,周日晚自习多请假缺课……但总体看,还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凭他数理化和作文的成绩,考所心仪的大学,并无悬念……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也从来家里和父亲交谈的二姑、或是谢股长等人的只言片语中,悟出自己辛苦养大的慎儿,也会象他文叔去南京那样的大城市,上名牌的大学,出人头地……
唉,世事难料。去秋,当林懋慎战战兢兢随魏先生上到教师楼六层会议室,正襟危坐在严师跟前,洗耳恭听关乎政审训谕的时候,郭俊义也给林科长带来他堂弟从榕高传出的消息,父子心灵相通,闻讯后的父亲同样惊出一身冷汗。
当晚天刚擦黑,林秉康就急匆匆地骑上车,去往北门兜他二妹的住处建材质检中心干部宿舍。瑞珠回省城后,在海生所从事鲎保护和科学应用的研究。她原本和谢俊荪约定,毕业三年后结婚。只因谢俊荪命途多舛,省城刚解放,被牵扯进地下党工委两年前的一桩疑案而不能自拔,拖了七、八年盼来初步结论,恢复了部分的组织关系,结束在东郊公社的劳动改造,分配到建材质检中心负责实验器材的管理。此时俩人都过了而立之年,《静静的顿河》才掀起爱的浪花……不过即便前十来年俊荪还在谢家生产队务农时,大凡遇到诸如五0年的“镇‘返(方言:“返”虽与“反”谐音,但意境却南辕北辙)’”、五一年的“三‘返’”、五二年的“五‘返’”和五七的“‘返’右”,等等重大运动,林秉康总会骑车到东郊谢家的旧厝向准妹夫讨教。而谢俊荪虽陷身逆境,却照样宣传政策,坦陈利害,晓之以理,正面引导大舅子端正态度,接受教育,渡过难关,国庆十周年还被评为省城工商界先进人物……这不当被儿子学校的政审搅得心绪不宁时,他不得不又去往北门兜倾听妹夫的见解。
宿舍在三楼,两房一厅,南房住着六十多岁的亲家母和由她带着的孙子贤霁,朝北间归俩夫妻。屋子虽说小了点,但在当下,已属不易。要不是单位负责建材的质检,怎能拿到水泥钢筋建楼。厅不大,中间打张四方桌,到了饭点做饭桌,吃完饭收拾过后当书桌;有客来访,围坐四边,茶杯搁在桌面,也蛮方便。林秉康是常客,进门与亲家母互致问候,并把顺路从味和买来的黄米糕给了他的小外甥,贤霁小手接过连声道谢。
瑞珠看林秉康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就猜出大哥的来意,她瞥了眼俊荪,见丈夫心领神会,便悠哉游哉地牵着儿子陪婆婆下楼溜达去了。而妹夫则赶忙给大舅爷点烟端茶让座,接着省去了多余闲话直奔主题:“学校的政审纯属例行公事……”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