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十八孩童人中王(1 / 2)

衙役押着那伙计上堂来跪下,知县大人一看那贼年纪二十来岁,虽然五官平平无奇,但是面色油黑之中透着一股难以言语的红亮,双目通红布满血丝,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要知道在古代,能做上知县大人的位置,也是多年寒窗苦读出来的结果。

这古人读书不比今人,内容庞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数学英文无所不读,看似知识十分渊博,其实只是庞杂而已,并不精专。

古人读书,自幼四书五经六艺无一不习,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而且知识系统,传承不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极具深度,且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多出少年天才,不出十八岁便胸怀大志,是安邦定国的人才。

你再看看今日,到了十八岁有多少学子能明白自己今后的道路,明了自己今后的理想?

话不多说,赶紧扯回。

这相人之法虽然是旁门左道,却也是古代许多读书人要研习的一部分,比如清代名臣曾国藩便精通此道。

这伙计面色黝黑乃是天生,但是黑里透着红光,绝非好事,而是各种欲望极为强烈的征兆。

欲望得不到释放的人,精气带着各种不良毒素全都从海底憋到了脸部,所以看着透红,其实不是健康而是毒素积累,像这种面相在古代的牢狱之中最为多见。

这伙贼人犯事也有些时日了,这段时间里风声紧,不敢四处乱转发泄欲望,只好躲在这旅店之内憋着,所以面色就如这般模样。

再看其他伙计,几乎也都如此面相,这更加笃定了知县大人的想法,于是他一拍惊堂木,问道:“巴大山已将事实全部招供,你还不实说么?”

知县当初押来众贼时,并未让他们全部上得堂来,而是分别审问,问完后也将他们分隔开来,不许私下交流,所以这帮贼人全然不知道对方在堂上说过些什么。

这伙计暗忖既然巴大山你已招供,我们也没来由为你死扛,当下将杀人越货的经过一五一十道出。

知县又将其他几个伙计分别喊上堂来,一问之下他们也全都招供了。

又问起金世涣,这些人都说不知道此人是谁,并未参加劫杀一事,到此这案情方才真正的天下大白。

县吩咐衙役先放了金世涣,并请那王真人上堂,岂料衙役来报,那老道原本好好的在偏厅等候,谁知一阵怪风刮来便不见了。

金世涣听得清楚,心中明白,定是这道士救了自己,只是不知这恩人去往何处,自己如何还能找到他。

他连忙走出衙门追赶,只见那王真人立在门口,笑吟吟地望着他,不知为何,心中蓦地腾起一股明镜似的念头,宛如佛门中的醍醐灌顶一般瞬间开悟,缓缓走上前去,向他行了一个道礼。

那王真人微微一笑,也不多说,朝罗山方向走去,而那金世涣自然跟在后头。

十二年后,金世涣修炼有成,奉师命下山济世度人。

又过了四十九年,王真人早已羽化登仙而去,金世涣炼成纯阳金丹一枚,并嘱咐门人弟子,只给八百年后的有缘人,并留书一封,指明那有缘人乃是“十八孩童人中王”。

听到这里,李全不由得失笑道:“这故事起初听起来还有些味道,没想到越听下去越不对劲,就连三岁小孩也知道是你编出来胡诌的。”

那鬼面少女费了那么多的口舌,没想到竟换来对方如此一句话,登时气鼓鼓道:“当时你在场么?”

李全道:“你说的这个故事,背景是在宋朝,我怎么可能在场?”

鬼面少女道:“既然你不在现场,那你怎能断定这故事是假的?”

李全不服气道:“我不在场,难道你在场么?”

鬼面少女道:“算了,跟你这人说不清楚,懒得理你。”

这四下无人,又乌漆墨黑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去,要是她真的赌气不搭理自己了,那就真的很难熬了,于是服软道:“行行行,算我错了,我不对行了吧。可我觉得这故事后面那一段的逻辑实在不对啊。”

鬼面少女道:“哪里不对了?”

李全道:“你说这位金世涣道祖炼成了纯阳金丹是吧?那玩意儿可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了。纯阳金丹啊,服下之后能够以后天返还先天之本,成就无上纯阳道体,不说能成为大罗金仙吧,成个天仙还是绰绰有余的。那金道祖的门人弟子就没有一个动心的?还能老老实实的流传八百年?”

鬼面少女冷笑道:“你这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亏你还是道门神霄派弟子。那金世涣的门人弟子都是有修为的道门上士,一个个尊奉师命,不敢有违,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全道:“行,就当金道祖的门人弟子没有一个有贪念的,但是能流传八百年这事可真的不靠谱吧。你看看这八百年前的东西,能有几样能流传到现在的?还有,这什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