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自己就餐结束才会让老板烧菜,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温度,以便让被救济者能吃上一口热饭。
一学期中间最长的会议恐怕就成绩分析会了,像期中成绩分析会,肯定是特别隆重和冗长的,一般流程是先由教务主任分析各项成绩指标,然后有领导讲话。听上去很简单,但重点就在成绩分析上,教务主任会请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制作一个超大的超酷炫的PPT,然后从班级总体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进行分析,再按学科进行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分析。说是分析其实是就是比较,每当教务主任用他的一口浓重的方言说道,“均分最高的是某某班,班主任是某某,最低的是某某班,班主任是某某”的时候,大家都瞪着眼睛看谁会被点名批评,当然大部分时候是轮流坐庄,因此大家也就司空见惯了。具体到某一个学科就激烈了,尤其是理科,像物理、化学之类的,可能平均分会相差十几分之多,这是考得高的自然无所谓,考得低的就要示众了,教务主任会将这些老师的名字读出来,而且是一中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形式朗读,目的就是要让你和你的同事都知道,你考倒一了!虽然校长们天天喊着不能当众批评学生的成绩,更不能当众公布学生成绩,但事实就是他们一直在这样做,不过他们批评的不是学生,是老师。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通过这种刺激让老师们发奋图强,以便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能够迎头赶上,出发点永远是好的,可实际上对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而言却是一种羞辱,一方面他们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自然是难以在平均分上与刚毕业的小年轻一较高低的,但是又因为资格老,却老是别评头论足,心里怪不是滋味,很多老教师都先后离职了,基本都去一些培训机构了,在那里他们享受到了应有的尊严。
不过,像司令他们这样的中青年教师,很难有想走就走的资本,因而只能忍辱负重地苟活,既然无法逃避只能选择面对,面对大会上的指名道姓的批评,他们练就了一种神功——左耳进右耳出,这时大家才发现有些学生真是厉害,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就是这种状态。至于这种以均分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很多人也有异议,对此领导的解释是我们以均分为参照,但不是唯一参考,可最终的结局是排名的先后都是按均分由高到低来的,优秀率、及格率形同虚设。最可恨的是领导找你谈话的依据竟然也是均分,武爷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领导找他,劈头盖脸地说,“你们班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差!跟同类班级均分差距这么大!”武爷心里快速地搜索,这次他们是第6,比第5名均分少了0.1分,武爷受不了这种无端指责,立刻反唇相讥,“我们跟前一名的差距只有0.1分!”武爷以为领导会尴尬,没成想领导一本正经地看着武爷说,“年轻人要谦虚,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能进步嘛!”武爷无言以对,期末考试武爷的班级均分比后一名高了10分,领导却并没有找别人去“指导”,武爷心想这“0.1”分和“10”分差距也忒大了点!
如果你以为开完成绩分析会,被示众以后就可以天下太平,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不过对于普通任课教师而言,最痛苦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接下来就该班主任上场了,班主任在成绩分析会后的一个月内还要再组织召开一次班级“议会”。别误会,这跟西方国家的议会是两个概念,但是设立目的却有类似之处,国家的议会讨论的国家法令,而英才的议会则是讨论班级的各项情况,当初校长力推议会的时候,很多人私下嘲笑过,被校长知道了,校长开会就发飙了,“你们这群土老帽,知道什么叫议会吗?我这个议会,全名班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诊断商议会,简称议会!”经过这么一解释,大家重新认识了“议会”两个字,但随着“议会”的开展,全名逐渐被人遗忘,校长为了刷存在感,还曾经问过几个老师知道不知道“议会”的全称,结果可想而知,无一人能准确说出全名,但都知道“议会”,校长想了想转身就走了,一边走一边说“土鳖!”
名头听着挺玄乎,其实内容很简单,这种议会不是轻易召开的,它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特定的方式召开。“议会”主要是在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结束后,针对班级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其实就是班级成绩分析会,但是因为有全体任课教师和领导的参与,因此显得很隆重,并且有个别班主任为了更进一步,向领导表明自己对于“议会”的认真准备与虔诚心态,将“议会”的召开地点放到了饭店的包厢里,大家一边推杯换盏,一边愁眉苦脸地讨论着如何拯救班级里的后进生……
因此期中考试一过,司令他们就开始了筹备,首先是要订好包厢,然后等确定了与会领导再去提前点菜和定时间,一切准备就绪,才开始准备各项成绩分析的数据材料。这各项数据具体包括班级成绩总分排名、年级排名,总分优秀率、及格率,各科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其实和成绩分析会的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对后期班级管理的计划和各科教师的建议,这些计划和建议就来源于“议会”中,各位老师对班级现状、问题的分析,这一点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