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人和他们周围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平衡。在他们的传说和文化中,动物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兀鹫象征着上苍世界或者说精神世界。康多兀鹫又名安第斯神鹰,古印加人相信自己的生命源于星星,他们死后会乘着神鹰的翅膀穿过银河系,回到自己的星星上面。现在安第斯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在血色嘉年华上赞美安第斯神鹰。
这样的庆祝活动,也代表了印加人与西班牙人的斗争。在西班牙人征服秘鲁后,这一斗争已经延续了450年;而且,神鹫的飞翔能决定下一年的运气。
安第斯神鹰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成年雄性兀鹫最重可达15公斤,翼展能达到3米50,翱翔在整个安第斯山脉的高空,利用翅膀轻松地保持平衡。它们的羽毛末端向上弯曲,能提供更大的上升力,而且能排除乱流的干扰,它们因此在悬崖边飞翔,利用热气流帮助自己在稀薄的空气中上升。如果发现合适的上升气流,它们能升到超过7000米的高空,在数公里外就能发现猎物。
康多兀鹫是天空的主宰,它们一天之内能飞好几百公里,直到它们找到目标。它们有绝佳的视力,可以看到几公里外的食物。不仅如此,神鹰藉由观察其他聚在一起的红头美洲鹫,还能找到距离更远的死尸。
如今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几百万克丘亚人,是古印加人的后代。他们之所以能在高海拔地区生存,主要在于他们以饲养家畜为生。美洲驼的祖先来自野生世界叫做原驼,是骆驼家族的一员,也是最古老的家畜之一。这种很像骆驼的食草动物分布在整个安第斯山脉,能适应任何海拔高度,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一路到海岸线都有它们的踪影。它们披着厚厚的粗糙外毛和温暖的细绒毛熬过严寒,并拥有高超的生存本领,这让它们得以在这里繁衍生息,为克丘亚人提供食物、衣服和交通工具。成群的原驼在雄性首领的监视下吃草,在首领周围有十几头雌性原驼相伴,其中多数都怀有幼驼。年轻的单身雄性原驼待在附近,它们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原驼群,但年纪尚幼,还没有能力开辟自己的领地,占山为王。出于安全考虑它们厮守在一起,结成同盟练习战斗技巧——这就像是人类,有了单位和组织,就能带来安全感。
但原驼栖身的这些山坡也是一种强壮、有力的猎食动物的家园,它们的印加名称是“普马(Puma)”,也即是美洲狮或山狮,它也是彪马的标志。在安第斯山脉的这个地区,原驼是美洲狮的主要食物来源。山坡上有这么多潜在的猎物,美洲狮在这里出现的可能远远超过其它地方。母狮西施成功养育了四头幼仔,它们一家潜伏在丛林。幼狮快要成年了,而这就是问题所在——它们该自立了。母狮已经教会它们如何猎杀此地最重要的猎物,但现在,赖在家里啃老的每头幼师每天需要四公斤肉食才能生存,所以母狮必须找到更多猎物。但在这个视野辽阔的地方,白天几乎是不可能抓到猎物的,所以它要等待夜幕的掩护。
山坡上有危险的掠食者在巡视着,美洲狮的夜视能力非常好,而且擅长短距离冲刺,但因为氧气稀薄,欠缺耐久力。因此,想要扑倒一只原驼,美洲狮必须在十米内发动攻击。
由于原驼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所以视线范围几乎能达到360度;它们的听力也十分敏锐,能听见美洲狮脚掌踩踏枯草的声音。
美洲狮一旦被发现一切就结束了,原驼群会开始拼命地奔跑,让大猫可望而不可及。
这是幼狮的最后一堂结业课,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仍然是很宝贵的一课。
到第二天早晨,美洲狮妈妈闻到另一种气味。一头原驼很可能是因为暴露在山坡上,由于寒冷而死去的。年轻美洲狮跟着妈妈去享受这最后的免费大餐。美洲狮不会咀嚼,而是用锋利的臼齿将肉撕成条状,囫囵吞下。在山间清凉的空气中,这具尸体可以让这群狮子吃上五天,而不会腐烂。
“树大分杈,子大分家”,成家立业的时机非常重要,不论准备好了没有,幼狮兄妹都必须分道扬镖。
但它们还没准备好要分离,幼狮现在面临生命中最困难的考验——抓不到猎物就会饿死,因为一直喊它们回家吃饭的妈妈已经走远,不再回来了。
还好,最伟大的老师,也就是自己的妈妈已经教会幼狮一切生存技能,包括跟踪、潜伏和猎杀的各种技巧,现在是该好好实践一下了;而且,四位猎手打猎成功的几率,要比单独行动成倍增加,猎物也总是大到够兄妹四人吃饱。
不过,事与愿违,心浮气躁的小妹妹并未很好地配合兄长,利用低矮草丛隐藏自己,而是大大咧咧超原驼走去,过早的暴露了自己,让猎物拔腿扬长而去。
现在是小山狮单飞最合宜的时机,开辟自己领地的时刻到了。此时,原驼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雌原驼准备产仔了。这是它们最脆弱的时刻,刚出生的原驼必须在天黑前站起来跑开。接下来的几天,所有雌性原驼都会产下它们的幼崽——这也是幼狮选择此时独立的原因。